种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洋倒是有米,以现在的运输能力,白菜价运回来都要贵过肉价,一点不现实。
鱼米之乡的江南,八成的土地上,种的是棉花,槡树,粮食自给尚且困难,哪里有余粮接济别人?
所以,这时代的天灾,只能自己扛。
舜华觉得,与长江只隔着一座凤凰山的袁家村,还不至于遭受旱灾吧?
她决定出去看看,坐以待毙不是她的风格。
周大田正领着十几个人,挑水浇地。
“周大叔,今天怎么少了这么多人?”舜华还以为,是上午她宣布要以粮食抵工钱,吓走了一些人呢。
“这些都是家里无地的,靠做短工养家糊口的人,”周大田放下水桶,边撩起衣襟擦汗边回答道,“家里有田地的,都忙庄稼去了。”
茉莉花地离凤凰溪有两里路远,五十亩地,全靠挑水抗旱的话,累人不说,成本也太大了,到时候卖花的钱还不够付工钱的。
周阿公也觉得这样不行,想了想,对舜华说:“大小姐,要不,在地边打两口井吧。”
舜华正在想,如何把凤凰溪的水引到地边上来,听了周阿公的建议,觉得有道理。
“对啊,周阿公你家不就有口井吗?走,去看看你家水井的出水量。”
周阿公的家就在茉莉花地的旁边,宅基地还是袁秀才送的。
周阿公从深宅大院出来的,建房后,第一时间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实现用水自由。
舜华一看井口的水位,信心大增。水位的高度,能高过三分之二的坡地,水一提出来,有一大半的地能实现自动浇灌。
“那须弥寺的水井,还在半山腰上,据说是打在水脉上的。”周阿公指着远处的一处亭子,亭子里有一口八角水井。
打水井要找水脉,舜华前世在论坛上看过帖子,这点常识还是晓得的。
“既然有水脉,那就打两口井。”舜华瞬间就做了决定,有了水井,不仅现在能抗旱,以后浇地,也不用往来凤凰溪挑水,省多少人工。
舜华回村,带着周二田,去了村里的包工头袁大匠家,请老人家到凤凰山上寻看水脉,帮她家在地边打两口井。
正是春耕农忙的时节,修房造屋的人少,袁大匠正好有空,当即就随着二人到村外看地方。
二人陪着他,先去看周家的水井。
周阿公家的院子,正处在一个小小的山弯处,坐北向南,东面是舜华家的茉莉花地,西面,是王衍爵刚租下的地。
“秀才给了周家一块好宅基地啊,”袁大匠边看边点头,“藏风聚气,好地方。
只是这水井的位置有些偏了,要是往西边再移五十步,就能跟上面须弥寺的八角井一样,打在水脉上。”
舜华心说:这么神奇?居然能看到地下水的走势?
“二爷爷,我准备在这两块地边打两口井,你老看可行?”舜华指出东边和西边的两块地,恭敬地问道。
“这一面山坡,除了这处,其它地方的水源都不好,要打到低过凤凰溪,水才好,用于吃水还行,浇地的话,还不如去凤凰溪挑水呢。”
最后决定,在袁大匠看好的地方打井,再在旁边修一个小型的水塘。
袁大匠说,刚抽上来的井水太凉,浇灌庄稼不好,要等晒到水温跟地面水一样后,才好用浇地。小孩子吃凉的会拉肚子,庄稼也会!
舜华虚心受教:都是学问啊。
第二天,袁大匠带着工程队进场,开始打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