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共举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震慑过后,就注定一地鸡毛了。
原因嘛……
如果南边的楚国,是个内忧外患,问题重重的国家,那么北边的梁国、魏赵徐等国,自然可以放心的大打出手。
可要是楚国是个钱粮充裕,兵戈锐利,内外无忧,底蕴冠绝天下的国家。
试问,这样一个强国,就躲在你后面,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谁心里不忐忑,谁心里不会防着一手?
梁国和魏赵徐等国开战,又如何能全力以赴,不留余地。
魏赵徐三国,又会不会担心,等自己和梁国拼了个两败俱伤,楚国来捡了桃子?
因此不解决这些国家的疑虑,他们是不会遂楚国的愿,在青州大打出手的。
没人想为他人做嫁衣。
这也是楚国明知只需防守陇山,就可以封锁西北,以极小的代价护住汉中,却依旧要硬是出兵河陇,与草原蛮人、西域异族死磕的原因。
你不舍得付出一定代价,怎么取信于人?
魏国和楚国一样,同样面对着草原蛮人、西域异族的入侵和威胁,在边疆北面和西面,同样深受此患。
为了抵御那些异族,魏国死伤的人,只会比楚国更大。
唯有经历过,才能知道其中苦痛。
同样的,深受海疆匪患之苦的梁国,也能体会楚国的难受。
所以对于楚国在无尽边患中,不断虚弱的言论,北边四国,是颇为深信的。
因为他们面临一个边患,就深感疲惫,应支不暇了。
楚国一下面临三个,几乎等于面临三个霸国围攻,又怎么可能好受?
梁国扛着魏赵徐三国的围殴,被打了十几年,最终变得民乏财困,海内虚耗,户口大减,兵钝甲破。
楚国就算好一点,又能好到哪去?
正是有着这种楚国和自己一样的观点,才有了如今九州尽皆疲惫的局面。
“而眼下,我是注明了,朕听说,魏国已经尽数放弃自己占有的兖州之土,把举国之民,都迁入了河南、南阳二郡,重点防守朔方、关内,经营原本的周国故地了。”
陆渊继续提起最新的一则消息。
随着时间过去,北边最早发起的寒潮天灾,在经过三十余年的演变之后,已经逼近到了兖州区域。
此时兖州整个北部,都已经化为了冰天雪国。
而兖州中部,则尽数被南迁的那些草原蛮人和兖州小国之民占据,上千万人挤在那里,每日都在疯狂的向南进行迁徙冲击。
寒潮在不断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他们一日不向南走,下一刻就会被风雪吞噬。
这已经不是风雪逼迫,而是火烧眉毛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在迁走了所有的兖州百姓后,也没继续死撑着不退,而是干脆利落的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兖州之土。
把兖州南部的土地,让给的那些急红了眼的南迁之人。
只是即将被寒潮吞没,已经被迁的没几个人的兖北土地,可以随手放弃。
但依旧是重要的产粮地,并且未来二三十年内,应该还能安稳的雍州东部之地,或者说朔方、关内二郡,魏国能放弃吗?
当初此二郡,周国后方的河南、南阳二郡,就是安全的腹地,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钱粮兵甲,以支应前线的战争。
有着这份底子,周国依旧是天下霸国,能称雄于世。
而等到周国放弃了朔方、关内二郡,河南、南阳就成了前线,二郡百姓变得直面战争,再难以安心生产。
于是周国陷入了钱粮短缺,大面积饥荒的窘境。
国中再也难以支撑大规模的部队,养活不了更多兵马,最后哪怕有着梁国帮助,也迅速被魏国给消灭了。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有着周国的例子在,魏国应当清楚,他们已经退无可退了。”
陆渊说到此处,语气有着感慨:“但是来自北边的草原蛮人,还好对付。经过了数十年的消耗,原本有数千万人的草原蛮人,眼下已不足千万了。
如当初的雪原蕃人一样,死伤太多,成不了气候。
最后不是被人吞并,就是消亡再南迁途中。
可西边来的那些西域异族,他们可才刚刚启动迁徙。
以西域之广阔,这些异族最少也有三四千万人。汇合草原蛮人以及兖州残民之后,这些西边的难民,人数甚至可能达到五千万众。
而如今之魏国,可还有四千万人?
其东有梁国,西有异族,北边盟友赵国,似乎也对魏国之河南郡,蠢蠢欲动。
今时之魏国,与它时之周国,何其相像?
魏国如果不想步周国后尘,那就必然需要作出取舍,放弃与梁国方面的战场,全力保住国内。
其若是退出,赵徐二国,再难与与梁国抗衡。
我大楚消耗四国之策,也将失效。”
陆渊语气低沉,声音中带着坚定:“所以,我们等了数十年,尽管时机还不算成熟,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北伐,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