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67章 二更合一【2 / 3】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阶级斗争就是阶级斗争,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无论哪个民族都活不下去。

“普通旗民也好,普通的其他民族底层老百姓也要,都会面对苛捐重税,区别只是给谁。”胤礽双手合握给康熙敲背,“不过旗民被束缚在八旗中,其他老百姓还能逃,他们逃不掉,会更惨一些。”

老百姓过不下去,可以给善良的大户当佃户,可以逃进深山中,可以去海外搏一搏。

旗人过不下去,连“旗民城”都不能出,一辈子都是旗主的奴隶。

旗奴旗奴,后金靠着剥削旗奴发家。大清建立之后,旗奴好过了没多少年,又打回到了更凄惨的境地。

因为剥记削他们的不只是旗主,他们还要承担国家的征召,还要因为没文化被汉人豪强骗钱骗命。

为什么旗人们都向往上三旗?除了隐形地位之外,上三旗的旗民过得最好。

上三旗的旗主是皇帝,他们只需要供奉皇帝、为皇帝做事。其他旗,除了皇帝这个“共同的旗主”之外,还要再被大小旗主剥削。

从切身利益上来说,下五旗的人不可能不羡慕上三旗。

正蓝旗从上三旗被打落下五旗后,被逼得“反清复明”,就能理解了。

等等,现在正蓝旗汗阿玛给谁了?

胤礽眉头一皱,感到了不对劲。

他愕然道:“汗阿玛,您是不是下旨把正蓝旗给儿子了?”

康熙道:“是啊,怎么了?”

胤礽扶额:“儿子怕正蓝旗又要反了。”

康熙:“……啊?为什么?”

胤礽道:“不是反咱们而是……唉,汗阿玛,您说正蓝旗知道其他旗主反对您的儿子们领一旗,会不会直接勤王啊?”

康熙一开始没回过神,胤礽提醒他上三旗和下五旗的不同时,康熙一拍椅子把手,居然乐了:“这么说,下五旗都想当上三旗,那么咱们直接合并八旗,只接受朕的管理,不是附和民心的事吗!”

胤礽赶紧拦住兴奋异常的康熙:“汗阿玛,八旗普通士兵是恨不得只供奉咱们一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的意思,没有中间的大小旗主再剥削他们一次。但您领军打仗还得靠那群勋贵呢!就算是大学里培养的勋贵子弟,在大是大非上,他们的屁股也是坐在自家利益这一边的!”

不是人人都能革自己家的命!

康熙叹气:“民心在朕,如果准噶尔不开战,朕有足够的的时间解除他们对八旗的控制。待八旗到了朕的手中,要废除八旗制度不就容易了吗!”

胤礽苦笑:“也不容易。汗阿玛,您废了八旗,谁来供养宗室和勋贵?您总不能让他们随意支取国库银子吧?如果您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吃着俸禄过活,估计汗阿玛您在史书中的名声,恐怕能和洪武帝媲美了。”

他那四弟为什么被史书黑,被乾隆拉踩,连孝顺的面子情都不给?

因为雍正前面追讨国库亏空得罪了八旗勋贵,后面在河南暂行的官绅一体纳粮得罪了汉族官宦,满朝文武都恨他入骨。

乾隆继位之后,他是一个拥有合格帝王心术的皇帝,知道成为传统伟大皇帝的根基在官绅。无论是废掉雍正所有整顿吏治和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还是废开海建广州十三行把海商运营权交由沿海豪强,或者是叫停汉化重新恢复满族习俗,都是他获得民心的举措。

士心即民心,乾隆很清楚。所以他很看不起雍正这个根本不会当皇帝的人,连康熙执政前期的汉化以及引进西学的举措他也举双手反对。

这才是一个能被交口称赞的盛世皇帝。

康熙因中后期的宽容和怠政,也在史书上被吹成了仁君。

若他现在按照头铁的性子继续施展“暴政”,他担心“清世宗”的名字就要落在康熙头上了。

说不准,康熙不但是“清世宗”,还会叫“清武帝”。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康熙也不是没想过这一点,他还真想让那群人老老实实领俸禄过活。

虽然没有八旗供奉,他们不是有赐予的田地庄子吗?怎么就活不了?当他不知道那群勋贵各个都有千万倾的良田吗?

至于宗室,他都打算把皇子们封疆海外了,要内地的供奉干什么?

康熙认为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理论上来说,康熙所想的的确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关键是记你这是要从对方手里抠东西出来,这已经无关理论,而是人心了。

胤礽只能加重了手中的力道,希望能给康熙松筋活血的同时,也能让康熙脑子里的热血回流,别脑子一热,真的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

胤礽认为,当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不是看着开疆扩土之功,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着每一个政策会给百姓带来什么样的苦难。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他们不想打仗吗?

就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能因为输棋就把堂兄脑子砸开花,导致藩王为儿子报仇叛乱的暴躁性子,你说他不想打仗?

只是不能罢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在百姓生计还很艰难的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胤礽做的那些事,都在脑子中考虑过无数遍,确认不会对老百姓造成额外负担,才敢实施。

比如他哪怕在杭州杀得豪强们人头滚滚,老百姓的生计不会因为他杀豪强而降低,反倒是因为分得了田地而生活更好。

比如推广报纸,他只在京城推广,这样他才能保证报纸的成本不被摊牌在百姓身上;

再比如训练新军,前期是康熙内库出钱,后期是常泰这个海商头子在偷偷送钱。

可以说,康熙现在这么嚣张头铁,根本不担心国库问题,就是常泰和胤礽出海惯出来的。

胤礽当初咬紧牙关早早出海,就是为了打通商路,赚取更多的银钱和粮食,为之后改革做准备。

改革肯定会流血牺牲,改革也肯定会波及到无辜的百姓,一不小心就是生灵涂炭。

国家要有足够的银钱和粮食储备,才能有足够的机会试错。

可胤礽万万没想到,他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会被康熙肆意挥霍。

他和康熙执政理念的最大矛盾,就在于康熙只要保持大清大局稳定就好,胤礽关注点更细微,他希望最好尽可能的不伤害已经足够悲惨的百姓。

其实当封建王朝的皇帝,康熙比胤礽更适合。胤礽这样束手束脚,有时候反而会错失机会。

而且胤礽只是太子,康熙才是这个大清的皇帝。所以当康熙下定决心,胤礽只尽到规劝的责任,便一心康熙的政策查缺补漏收拾烂摊子。

这就相当于康熙在街上纵马飞奔,胤礽骑着小毛驴跟在后面给被撞翻的商贩新人撒钱,平息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魔法整容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