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2章 山门下的聻【1 / 1】

孟婆爱喝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

世人认为,人死了会变成鬼,但是鬼也是会死的,鬼死了,就会变成聻。鬼怕聻,就像人怕鬼一样,所以自一千多年前开始,人就喜欢在一张纸上写上“聻”字,贴在门上,用来镇驱鬼祟。

孟婆没想到过了这多年居然还能见到有门户将聻”字的石砖砌入房子,此法可以达到防鬼,却邪的目的。以前多在端午和中元节有散居道士会向周围的百姓发放一张驱邪的符,又道额是红底黑墨,一旦多数是黄底黑墨,上书“聻”,镇压鬼祟。

魙是破碎的鬼,他们还有意识,但是破损之处却在魂飞魄散,在一种慢慢消亡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是会传染的,当魙依附到一个鬼身上的时候,它的状态也会扩散到鬼的身上,那么鬼最终会逐渐变成魙,而之前那个魙则可以多存在一段时间。 魙的这种病态,经常导致有很多魙纠葛在一起,但是无论多少,都会慢慢消亡。所以说鬼也怕魙,因为鬼也怕消亡。此外,魙如果暴露在阳光下,半盏茶的功夫就会完全魂飞魄散。如果在鬼喜欢停留的那种阴冷之地,当它依附到一个鬼的身上,则能多存活三四天。

“庙改成了寺?”

不由得佩服朱元璋,不过地方似乎也跟以前不太一样,好像地基往边上挪了一些,孟婆正准备穿门而入后,结果却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老太婆拦住去路。不过对方看起来十分虚弱,有气无力的问了一句:“你能看见我?”

孟婆瞧了一眼便知道是个魙,一个比鬼还虚弱的东西她又怎会放在眼里,于是便没搭理她继续向前迈步。这个魙似乎不想罢休,或许她以为孟婆是一个鬼,这样她就可以跟着多存活一些日子。

孟婆问魙:“你跟着我做什么?”

魙告知孟婆自己已经死了三十年,鬼做了二十七年,魙做了几年,之前一直跟着周边的鬼才存活下来,如今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她的身体得不到庇护。

孟婆疑惑为何三十年前她死的时候没有鬼差来收魂魄,于是便又问她缘由。

“因为我还是人的时候犯了些错,冥司发配我在人间做掠剩鬼,但是鬼也是有矛盾和强弱的,所以我也就成了魙。”

孟婆并不关心这老太婆变成魙的经过,质问她:“你是说这附近有多年不去冥界的鬼?”

魙也不傻,立即反应过来孟婆不是鬼,将身子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两步。

你不用逃,捉鬼不是我的差事。

那你是谁?

轮回司孟婆。

魙“噗通”跪在了地上。

孟婆不解道:“你这是何故?况且我什么都帮不了你。”

魙指着鸡鸣寺的山门的方向,又从怀里拿出一块帕子,只见她轻轻地摊开,里面包裹着一副孩童带着银镯子,上面还刻着“长命百岁”。

“这是我儿子的,只不过我当时犯了错,一直没有将它送出去。”

孟婆又问,“你都死了三十年了,你儿子恐怕也很老了,还在?“”

魙告知孟婆她儿子早在三十年前就死了,她的孙子在这寺中工作。

孟婆暗想什么人会在寺中工作,和尚不都是将这里当做家?

魙没有作答。

“你想让我将这个东西给你孙子,可是你为何觉得我一定会答应你。”孟婆才懒得管他们这些破事,再说她自己的事情都还没办完,说着便继续前行,任魙留在原地。因为魙很弱,她根本进不了山门内。

魙伏地磕头,“就算我求您了,我守在这里快三十年了,就是想将此物交给他,可他在寺里我无法亲手给他。”

孟婆停住脚步,问道:“你儿子也是和尚?”

“他只是在寺庙里烧饭的,可怜他三十六就让阎王爷收走了。后来他媳妇改嫁,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我那孙子就进了这里面做了和尚。”

你见过他吗?

魙点头:“见过,但是我已经记不清他的长相了。”

孟婆明白她所说的,魙虽有意识但很弱,可见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在她心中留下很深刻的烙印,应该也不会这般执着。

魙又道:“他的右耳垂中间有一颗痣,脸上有两颗小酒窝。”

“东西你先收着,我自会让他自己来拿。”

孟婆说完便不再理会她,直接隐身进了山门内。

魙激动又地伏地磕头。

孟婆刚进寺内就见土地公在树下躺着,便轻轻地给了他一脚。

“哎哟喂,哪个不长眼的东西。”

“我说土地公,七百多年不见,您老怎么还这么喜欢睡觉,这都四更天了。”

土地公听到有人在直呼他的名号,打了个哈欠:“这原来是孟婆啊,好几百年不见你来收香?”

“当初的姑子庙变成了鸡鸣寺,可让我好找。”

土地公也起身抚了抚胡须笑道:“都一样,都一样。”

哪里一样了,现在里面供的是哪位神仙?

“毗卢佛,法身。”土地公用手指了指上面道。

那香火应该不错。

孟婆打趣了一句,手中的葫芦静心打不开盖子,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只会是香灰出了问题。

“这是怎么会回事?”孟婆问土地公。

他笑了笑,道:“孟婆啊,你收集一次用上百年,可知世人的欲望越来越多,如今来烧香祈愿的各色人都有,其中当然不乏心存不善之人。”

这里不是求姻缘的地方吗?怎么,里面进了财神爷?

“哈哈哈”土地公示意她进寺内查看。

土地公如今你的栖身之处在何处?

土地公摆了摆手回道:“现在我这个老头只能借此处咯!“

这时正好一个年轻和尚经过身旁,准备上角楼敲响晨钟。土地公解释道:“四更的晨钟敲响后他们会上早课,上完早课后开山门迎接香客和游客。”

“游客?”孟婆不解。

你百年不上来,这人间变化太大,如今来这里的没多少发自内心拜佛的,都是来此处打卡,然后发朋友圈,好些姑娘都喜欢来这里系许愿绳。不过现在已经不像以前的姑娘是来求姻缘,都是求财的。

听完土地公的一番话,孟婆倒觉得求财没什么不好,姻缘岂是求别人就能得来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鬼魂因为不甘心而不愿喝孟婆汤,最后被扔到忘川河里成为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