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6章:聋老太太来历【1 / 1】

冰水之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院聋老太太?她不是三代贫农?饭都吃不饱旧社会,整天在地里刨食,哪有心思去琢磨歪门邪道,干以次充好的勾当?”秦淮茹皱眉不解。

秦淮茹嫁到大院有些年头,整天带着孩子聊闲天,对大院住户有很深的了解。

其中,聋老太太在大院德高望重,在院最吃的开,所有人都会卖她面子。

一来、她老早就住在这座四合院,资历最老,年龄最大,还是五保户。而这个五保户还是街道办王主任亲自操办。

二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院内传聋老太太给红j送过草鞋,老伴儿子都死在战场,是烈士。

三来、她有背景。现任红星轧钢厂杨厂长他爹跟聋老太太是旧识;现任街道办王主任公公也是旧识。

两家人也曾询问过老爹,结果两家老人口风很紧,对聋老太太身份避口不提。

只不过,老人陷入回忆时,经常流着口水嘟囔,像得老年痴呆症:“很嫩、很润,很能干。”

出于尊老传统,也看在长辈的面,对聋老太太相对和气。

再加上易中海推波助澜,就将聋老太太推上“大院老祖宗”位置。

当然,说聋老太太给红j送过草鞋,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表示怀疑。

1946以前,不管叫红j,还是后面改名解放j,从没路过,也没进过北平城,你一个裹小脚走两里路都费劲,怎么翻山越岭给红j送草鞋?

至于烈士,更是无稽之谈。

首先,国家不会忘记每一位为囯捐躯的英雄,对每位英雄发放烈士牌,最大限度照顾,保障英雄遗孀,英雄后代无忧无虑成长。

其次,这个时代战友情很深很淳朴,有很多活下来的英雄,安定下来后,第一时间寻找战友遗孀,替战友照顾家人后代。

现在都1957年,过去八年时间,无一位英雄上聋老太太门。

最后,聋老太太如果真是烈士之家,红星轧钢厂杨厂长、街道办王主任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向上面提供材料,为聋老太太申请烈士待遇。

然而他们没有。

而且,前院甘大爷就是退役英雄,是开囯功臣,胸前挂满勋章,退下来时是营级军官,不需要上班,囯家供养。。

自大院里传聋老太太是烈属,甘大爷就对聋老太太很厌恶,从那以后就没给聋老太太好脸色。

种种迹象表明,聋老太太冒充烈士遗孀。

都成五保户,大家就不计较,不去举报,给她一个安祥晚年。

……

秦淮茹听大院大妈分析过,聋老太太三代贫农成份参假,种种迹象推测,她这个人不简单。

贾张氏心脏,看谁都不像好人,同样不相信聋老太太三代贫农。

顺着秦淮茹的话往下说,用最大恶意去揣测:“以前旧社会,只有两种人裹小脚。一种是大户人家千金小姐;一种就是窑子里从小培养大的头牌窑姐。”

“聋老太太要是大户人家千金,不可能孤老,没人养老送终。”

“聋老太太是窑姐。”贾张氏语气很肯定。

“干的是皮肉生意,让家族蒙羞,正常家庭一开始就要跟窑姐断清关系。”

“天下太平小十年,一直不见聋老太太亲人寻亲,这就能解释聋老太太没人养老送终,一个人孤苦无依。”

想从贾张氏嘴里说出聋老太太是大户人家千金是不可能。

就算聋老太太是,贾张氏也能说不是。

更何况聋老太太都否定,到处说自己三代贫农。

“贫苦人家,女人也是劳力,当男人使用,男人当牛马使用,不可能裹小脚,白白浪费一个劳力,养赔钱货。”

说着,贾张氏就把那双41码的大脚放到秦淮茹大腿上:“看到没,贫农家庭都是大脚。”

“前18年在娘家卖苦力,后16年在老贾家卖苦力。”

“儿子娶媳妇了,孙子也快长大成人,现在日子有盼头,该我养老,享清福。”

“咱老百姓呀,今儿真呀真高兴,咱老百姓呀…”贾张氏不自觉哼起小调,对目前生活十分满意。

年轻一辈,连媳妇影都没一个,就贾家贾东旭已经结婚,并且还有一个带把儿的小子。

工作方面,贾东旭虽受易中海卡工级,但东旭同样拿捏易中海, 只要家里没钱,就向易中海要。

不给试试,话里话外意思就是不给易中海养老。

大院年轻一辈,就贾东旭没有亲爹掣肘,是最好的养老人选,易中海每个月不得不拿近十几、二十块钱,来贴补贾家。

加上贾东旭本身的工资,贾家条件可以说非常好。隔三差五就买肉改善伙食。

哼完一小段,抒发愉悦心情,贾张氏从秦淮茹手里接过小当:“秦淮茹,你把我的东西都 搬到新分配的房子里。我给你们腾房子,晚上随便折腾。咱贾家男丁有些少,再多生几个男娃。”

“我告诉你秦淮茹,从今儿起,少用精华敷脸驻颜。一滴精十滴血,敷脸上多浪费,要让小淮茹全都吃进肚子里,多给贾家开枝散叶。”

秦淮茹脸上火辣辣臊的慌,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这种羞于启齿的事,贾张氏这个老东西张口就来,她不知道什么叫羞耻吗?

不能再跟贾张氏这个老东西住一间屋子里,内外屋子只有一帘之隔,我跟东旭之间的隐私全被她听去。

秦淮茹当即行动起来,去内屋以最快速度搬贾张氏东西。

程陵找个墩子坐下,安安静静看着秦淮茹将东西搬进房子里,没有一点要制止的意思,要坐实贾张氏强占房子的事实,给不她一丝一毫狡辩可能。

易柳氏看程陵无动于衷,凑过来试探询问:“小伙子,贾家嫂子与她小媳妇占你的房子,现在还把东西往你家搬,你就不制止一下,任由胡来?”

程陵瞥了一眼易柳氏,收回目光不做声。

易中海不是个东西,他的老伴易柳氏同样不是个东西。

程陵很笃定,易中海做那么多缺德事,同床共枕多年的易柳氏不可能不知道,不制止就是默许。

用阴暗的心理去推测,易中海所做的那些事,说不定就有易柳氏计谋和助力。

不然,易中海一个脑瓜子,哪来那么多算计,怎么能拿捏全院,在大院搞封建大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