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罢,她看了看白琰手中的笛子,不等白琰说话,她又道:“这是笛子吧?好奇怪的笛子啊,怎么会有这么多孔?”
笛子在华夏的流传年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黄帝时代,现在也同样流传。
只是和白琰手中的竹笛不一样,这个时代的笛子只有七个孔,分别的一个气孔和五加一音孔。
所谓五加一音孔,华夏音律,本身就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放在后世就是12345!
五加一音,就是在这五个音上再加一律。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笛子文化不断变化,最后发展成戏曲上最主要的乐器之一,到二十一世纪,已是白琰手中这种十一孔笛最为普遍。
这笛子乃是白琰之前让老人砍竹子下来后,亲手所做,所以王紫嫣见了,虽然认出来是笛子,依旧感到惊讶。
“刚做的笛子,试了一下,好久没吹奏了,感觉还不错!”
白琰微微一笑,横了横手中笛子,笑道:“怎么,大姐喜欢?要不送给大姐?”
王紫嫣翻了翻白眼,只觉白琰这是在调侃她。
“得了吧,你明知道我不懂这些,给我有什么用?”
“但你还真别说,你这笛音真好听,比那些所谓乐师的奏乐好听多了!”
“快快快,再给姐姐吹一曲!”
王紫嫣撇撇嘴,不满的说了一声,随后连忙拉着白琰在一旁坐下,一脸期待道。
白琰笑了笑,对于王紫嫣这位从来不善音律的大小姐会喜欢自己笛音,他一点也不例外。
毕竟同为音律,但他吹奏的笛音和这个时代的音律完全不同。
华夏古时候的音律,主要讲究的便是陶冶情操,修身养心。
说的简单一点,就好像把音律做成了学问。除了那些专心研究学问的大学究之外,没几个人是喜欢研究圣人古训的。同理,除了真能陶冶情操之人,没几个人真正能品得了音律。
相反,白琰的笛音就不同。
这音律的转变,还得从宋元时期说起。
有道是唐诗宋词元曲。
在唐朝的时候,诗便已经逐渐被民间用作歌词,配以音律,形成了戏曲的原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