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汤圆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仰亚带着盛装女孩,就在那棵大枫树下摆起了香案,枭枭香烟。仰亚也开始振振有词地念了起来。
而王波他们的拍摄也从现在开始了。
这是‘起鼓’时,开始的祭祀。也即是唤醒木鼓,告诉祖先,我们又要开始
吹芦笙、跳芦笙舞了。
祭祀完毕,三通鼓罢,盛装女孩在‘鼓藏头’的牵引下,慢慢地来到了起鼓场。
这是位于鼓藏头家,也就是那棵高大的大枫树下面的一个不大的平台。整个平台成圆形,都用鹅卵石成规律状镶嵌而成,表面形成一个鼓面的形状。看来,这一个村寨,处处与鼓分不开。
所有的人,包括王波他们那些‘设备’都被搬到了这里,这里是今天第二个要拍摄的场景。王波他们也在鼓坪的四周各个适合的位置继续把他们那些长枪短炮架了起来。
那个用木支架子支起来的木鼓,被放在了起鼓场的中央。
“王波,可以开始了吗?”
“这个,可能有些复杂,可能你们还是要先跳一遍,我们才知道应该怎么拍。”
这样,穿着‘盛装’的‘鼓藏头’又在起鼓场中央的木鼓旁边,端起了一只大牛角,牛角里倒满了满满的一角酒。
仰亚又默默地念了些什么。
最后,他举起牛角,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后喷在了木鼓上面。这样重复了三次。然后从旁边人手中接过鼓槌‘咚咚咚’三声鼓响。旁边的芦笙手接着鼓声,开始吹起了芦笙。
芦笙吹起后,‘鼓藏头’家的女孩,走到了中央的木鼓旁边开始跳起了芦笙舞。
一圈、两圈、三圈——
其他的几个同样穿着盛装的女孩也跟了进来,也开始跳了起来,后面其他的妇女们也走了进来。
“仰亚老师,可以了,叫大家停下来,重新开始,我们可以拍摄了。”
听到王波的喊声,仰亚才领着大家停了下来。
“仰亚老师,你等一下,等我们把所有的机位再好好地调整一下,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拍摄了。”
王波和大胖在各个机位把镜头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然后回到他们自己的机位前。
“仰亚老师,开始了!”
仰亚又重新走进了起鼓场——
“好!”这一个环节,又一遍过。
就在王波他们还在起鼓场拍摄时,寨子上大的芦笙场里也响起了芦笙,好像在对着这边呼唤。
仰亚他们,要移到大芦笙场去了,也就是现在的晒谷场上。
又开始了这个阶段和昨天差不多的大型芦笙团圆舞了。这样,就可以接上昨天拍摄的场景了。
而就在王波他们今天在拍摄祭鼓、拍起鼓舞时,另外的几个拍摄小组早已经开始了其他几个场景
的拍摄。
芦笙舞来源于本民族的生活中,来源于本民族的一个个家庭。
另一个场景中,电视台正在拍摄一个男孩,由爸爸正在教自己的小儿子吹芦笙。
就在一处梯田旁边的一棵大树下,两堆草垛,利用着大树的枝丫,把一根木柱子的一头插进地里,另一头用绳子紧紧地缠在大树枝丫上,中间就是金黄色的草垛。
一头牛带着自己的牛崽,在一旁悠闲的吃着草。而就在大树下,一个好像刚刚从田里走出来的爸爸,仍然卷着裤腿,就坐在大树下的干草上。他身边是一个剪着小盖头的、五六岁的男孩。小屁股坐在自己的一条腿上,侧着身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阿爸吹着芦笙。
‘阿爸’一边吹着一边侧脸、慈祥地看着‘孩子’。
那管芦笙有些短,很显然,那是孩子用的芦笙。是小孩拿过来、缠着刚刚从田里犁着田上来的‘阿爸’教他吹芦笙。阿爸的脸上,虽然疲惫但却幸福地教着孩子。
孩子是那么的认真,他早已经进入了优美的芦笙曲里面——
另一处,一栋吊脚楼里升起了枭枭炊烟,几个白发的奶奶坐在房前的美人靠上,一边绣着花,一边唱起了歌。两个小女孩,搬来小马扎,就坐在奶奶们的身边,把奶奶的绣片拿在了自己手上,左看看右看看。而另一个女孩,也学着奶奶们的样子,拿着针和线,像模像样地‘绣’了起来。她们手在不停地绣着,而嘴里却在唱着歌。
那就是在跳芦笙舞时,要唱的曲子。
两个小女孩也在跟唱着——
这就是今天,王波他们正在拍摄的有关芦笙舞的主要场景,当然还有更多的要拍摄的镜头。
明天,王波他们还要进行。
而就在今天,大家收工回家(一起回仰亚家,这几天,王波他们就由仰亚老师那里‘接待’)。
他们刚刚到家,天也刚刚黑下来的时候,去接木根爷爷的芦笙手也回来了。
当然,一起来的,有木根爷爷,还有王波的同学——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