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杜预出身于京兆著名的世家大族,祖父杜幾,是魏尚书仆射。
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
杜预学识渊博,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称其虽不能立德,却当以立功立言。
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击溃以曹爽为首的曹氏集团,完全掌握了曹魏政府的实际权力。
而杜预的父亲与司马懿不和,在高平陵之变之后被发配,幽禁而死,所以杜预长久不得调用。
“司马懿、司马师父子相继病死后,正元二年,司马昭接替父兄职务执政。”
“杜预娶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夫人,开始拜为尚书郎,继承祖父丰乐亭侯的爵位。”
“杜预在职四年后,司马昭任相国,杜预改任为参相府军事。”
“景元四年五月,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杜预被任命为钟会的镇西将军府长史。”
“魏灭蜀后,钟会谋反,他的僚属官佐都被害,杜预靠他的智慧得免于祸,事后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公元264年七月,司马昭委托荀勖、贾充、裴秀、郑冲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官制。”
“其中车骑将军贾充等负责制订律令,杜预也受命参与这项工作,是《晋律》主要的注解者。”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杜预转为晋臣,并于泰始中期担任守河南尹一职。”
“律令修订完成后,杜预上奏称,法律是判决案件的准绳和范例,并不是详细探究事理和人性的书,所以文字简约而例子明显,允许做的和禁止做的都省约简要。”
“皇帝下诏,将此律令与注解颁布于天下。”
“《晋律》名义上主持修律的是贾充,全部晋律的注解都是由杜预完成的。”
“杜预任河南尹期间,以为京师是教化天下的基点,由近到远,凡施政行文,务必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准。”
“杜预受诏命制定了升降赏罚官吏的考核条例,重申唐尧的旧制,去密而就简,则简明而易行。”
“他认为顺应自然,天下的事就会顺理成章。”
“考核荐举优劣,要委任明达的官员,使各自考核自己辖区的官吏。”
“任职一年以后,每年挑优者一人为上等,劣者一人为下等,统计以后报于朝廷。”
“以六年为基准,作为官员升贬的基准。但是杜预的建议没有为朝廷接受。”
“公元270年年初司隶校尉石鉴因为与杜预有夙怨,上奏弹劾杜预,杜预被免职。”
“泰始六年六月,当时胡虏侵扰陇右一带,皇帝以杜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马百匹。”
“到达长安,又加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骑将军、假节等职衔。”
“当时胡虏兵强盛,石鉴为安西将军,让杜预出兵攻打胡虏。”
“杜预认为胡虏乘得胜之势,马匹肥壮,而官军孤悬敌境而又困乏,应该积蓄力量来等待时机,春天才能进讨,所以陈述了五不可、四不须的意见。”
“石鉴大怒,又上奏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使军队困乏,派御史槛车将杜预囚送廷尉。”
“因为杜预妻子是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判定以侯爵赎其罪。”
“后来陇右的军事情况和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有筹划策略的才能。”
“泰始七年十一月,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占领并州西部及河东、平阳一带,皇帝下诏让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
李白: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期间,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实,为杜预所弹劾,二人遂互相仇恨,双双被免官。
杜预以侯爵身份兼任原职,几年后又被拜为度支尚书。
此后一直到咸宁四年,杜预一共担任七年的度支尚书,提出的建议数不胜数。
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期间,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
又作人排新器,兴建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征收赋税制度。
类似这样内以利国外以安边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
泰始十年,武元皇后杨艳逝世。元皇后的陵墓将迁到峻阳陵。
按旧丧制,安葬以后,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
尚书上奏,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
杜预提议皇太子应守古代丧制,服丧三年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咸宁四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蝗虫四起,杜预曾前后两次陈述救灾计划。
这两篇收在《晋书》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
杜预在宫中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的赞美,号称杜武库是说杜预心中无所不有。
当时武帝秘密制订了灭吴计划,而朝臣议论多有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武帝意见相合。
羊祜病重时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因而以本官假节关行平东将军,兼征南军司。
咸宁四年十一月,羊祜死后,杜预拜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赐给追锋车和第二驸马。
杜预到任后,修补甲兵,耀武扬威,选拔一支精锐军队,袭击吴西陵督张政,大破张政军,因有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
为了试探东吴防务虚实,他组织了几百名劲卒乘船过江,偷袭东吴名将、西陵督张政的防地。
俘虏了很多敌军,缴获了大批军资。
接着,他又用离间计,使东吴末帝孙皓撤换了张政,另派武昌监刘宪守备江防。
东吴江防部队新易将领,上下离心,战斗力更加削弱。
杜预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咸宁五年几次上表晋武帝,请求立即出师伐吴。
在上表中,他详细分析了东吴的内政和军备情况,批驳了朝中一些大臣认为伐吴之举胜负难以预料、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观点。
他说,现在东吴孙皓残暴无能,朝政昏暗,臣下离心,士无斗志,败亡的征兆已十分明显。
目前出师定能稳操胜劵,劳师败绩的可能仅有百分之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