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74章 过洋牵星【1 / 1】

朱楼醉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74章过洋牵星

当天晚上,老阮顶着满天星斗站在甘夫号甲板上,手中拿着一副牵星板。

林海顾不上欣赏后世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璀璨星河,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久闻其名的古代航海神器。

牵星板看起来就是一摞正方形的木板,每片木板中心都穿着一条绳子,木料用的是热带硬木,无论是做工还是用料都颇为讲究。林海数了数,一共是十二片木板,面积从上到下渐次增大,最底下那一片约有七寸见方。

老阮光着脚站定方位,举起一片木板,伸直手臂将木板垂直放置在眼睛正前方。他将木板上的绳子拉到眼前,用脚掌感受着船身的起伏,在甲板水平的刹那间看向木板下缘,确保下缘和他的眼睛位于同一水平面,接着抬眼看星。

很快,他换了一片小点的木板,又重复方才的操作。林海知道他要让观测的星体和木板上缘重合,这样根据木板到眼睛的水平距离,以及木板的边长就可以算出星体的高度角。

而特定星体的高度角就可以用于计算纬度,这和米格尔用十字测天仪测太阳高度角是一个原理,毕竟两者都是源于阿拉伯水手的技术。这种技术最开始只依靠手臂和手指,被称为奇亚斯术,奇亚斯就是阿拉伯语星辰高度的意思。

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发明过一种名为复矩的测量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各地的北极星高度角,也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不过他不是为了航海,而是为了制历。

林海看老阮接连观测了好几颗星,其中就包括北极星,等他忙活完后问道:“敢问阮老爹,我等现在所处的纬度是多少?”

老阮一脸懵逼地看着林海:“什么纬度?”

林海讶然道:“阮老爹不知道纬度?”

老阮摇摇头:“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

林海有些傻眼了,连忙问:“那……牵星术到底是怎么个牵法?”

老阮开始不肯说,最后禁不住林海一再追问,终于说出了他的方法。简而言之,他用的还是针路口诀那一套,只不过由于黑水洋没有岛屿之类的地标,所以只能用星体高度角来取代山形水势,以达到类似于确认地标的效果。

为了保险起见,牵星术往往要同时观测好几颗星。比如郑和船队在北半球以观测北极星为主,同时也观测织女星等其他星辰。

到了南半球,则以观测灯笼骨星为主,也就是著名的南十字星。作为辅助观测对象的则包括南门二,没错,就是后来因某电工而名满华夏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三合星系统。

其实老阮压根不知道什么星体高度角,他只管所用木板的大小,用的计量单位是指。最小的木板是一指,最大的则是十二指,指实际代表木板的边长,一指是两厘米,木板的大小就是根据这个制作的。

听完老阮所言,林海顿时大失所望,原来听起来牛逼闪闪的过洋牵星术是这么回事,完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霎时间,那一摞做工讲究的牵星板也仿佛失去了光环,不就是几片正方形木板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挺好,这个方法推广起来容易,谁都学得会。真要计算纬度那还得会三角函数,至少要会查反正切函数表,那不比背针路口诀难多了。

林海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好用就行,其他管他娘的。就像僧一行号称测出了子午线长度,实际上人家连地球是个球都不知道,更别说知道子午线是个什么玩意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制定名垂千古的大衍历。

君不见,早在四千年前的龙山时代,尧都平阳的先民就建起了气势恢宏的观象台,通过观测太阳指导农业生产。在这些先民的眼里,太阳应该还是人格化的神祗,这个认识丝毫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提高。

何况只要牵星望斗的经验足够丰富,伙长完全可以做到看星辰定南北。

比如北极星高度角就直接对应地理纬度,都不用像米格尔观测太阳那样还需引入太阳赤纬进行换算。也就是说,伙长看到的北极星指数就直接代表了当地的南北,看多了自然就能掌握规律。

林海试探着问了一句:“阮老爹,你可知此地南北?”

老阮回道:“当然,这里往北走一千一百里就是成山头,三天后我们就可以出黑水洋,再往西走上小半天就到刘家岛了。”

林海看过这年代的海图,刘家岛就在威海卫的海边,应该就是后世北洋水师的总部机关所在地刘公岛。也就是说走黑水洋航线,从崇明到威海只需要五天不到的时间。

这还是因为甘夫号的航速较慢,三天跑一千一百里也就是四节的平均航速,而同时代中式帆船的顺风航速一般在六七节左右。

一方面是因为甘夫号体量太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沙船普遍都跑不快。沙船的平底和方头都限制了航速,但较高的方形系数也有利于载货性能的提升,只能说这是针对北洋货船这一功能定位的优化结果。

三天后,林海的两条船出现在成山头附近。这里位于胶东半岛的最东端,在燕昭王的大将秦开占领辽东半岛之前,成山是上古中国最靠东的地方,所以先秦传说这里是日神居所,秦皇汉武都曾巡游至此。

过了成山头之后,博望号和甘夫号并没有像老阮说的往西去刘家岛,反而是去往东北方向的朝鲜。这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航线,大致沿着北黄海和南黄海的分界线航行,是林海根据地图选定的一条直线。

明朝去朝鲜的海路是从登州出发,沿庙岛群岛跨越渤海海峡,然后沿着辽东半岛东侧的长山列岛北上,在皮岛北边的宣沙浦登陆。这条水道曲折绵长,迢迢三千余里,而林海这条航线只需六百里就可以抵达朝鲜的长山串。

到了长山串之后,再沿西朝鲜湾的海岸线北上,大约两个昼夜就可以到达皮岛。林海的两条船抵达朝鲜后分开行动,甘夫号继续向皮岛行驶,博望号则留在了长山串附近的大青岛。

明可弃,天下不可弃。推荐一本明末文,作者是柯山梦大大的忠实粉丝,无系统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