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14章 羊油霜到手【2 / 2】

一只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来啦,今天还是”

“是,啰,东西在这里了。”

“好,知道了,没有忌口吧!”

“没有,放心吧!”

姜小豆和张大妈一切尽在不言中。

板栗炒无骨鸭掌,甜辣味的。

糯米蒸排骨,蒜蓉开边虾,香菇炖鸡,芙蓉鸡片,这是一鸡两吃。

糖醋小排,清蒸鲈鱼,一盆糯米丸子菠萝银耳汤。

菠萝是姜小豆从家里带来的,交给张大妈换了物资,姜小豆就说是一位老乡从外省寄过来的,让她换点票证送他家去。

姜小豆哪里有什么人脉,自然把这件事情拜托给张大妈了。

张大妈拍着胸脯应了下来。

姜小豆接着做学校的菜,把带着茶点交给三妹之后,就带着今天赚到五块钱回家去了。

姜小豆洗漱好换上衣服,上床休息,休息前自然好去超市把物资给领了。

第一眼自然先看进度条了。

已经超过两万了,五万块指日可待。

姜小豆的钱存着,现在也没有什么用,不过她想着再过个几年,等能买房了,她要动的钱就是一大笔了。

那个人没有当包租公包租婆的梦想呢!

姜小豆看了一眼任务惊喜了,邀请不认识的人吃盒饭的任务完结了。

太好了,她的羊油霜啊!终于到手了,姜小豆领取出来了,取了三罐出来,她自己一罐,小米和三妹一罐,小华和小弟一罐。

一罐200ml呢!够她们用一整个冬天了。

羊油霜滋润的很,再也不用担心冬天皮肤干燥了。

姜小豆先开一罐挖出一个硬币大小,涂脸上脖子和手,不错,还是她熟悉的感觉。

晚上回来给小米三妹她们一个惊喜,小华小弟就不知道是不是了。

姜小豆领完今天的一千斤物资,就分门别类放到空间里,接着看下一个任务。

成立一个私人工坊,一个月内销售一万元,奖励自行车女士一辆,男士一辆(这个时代)。

成立工坊,没有搞错吧!

现在才1973年十月底啊!不要说工坊了,私人做生意都不行呢!

以为谁都是大城市有钱有人脉的吕颂啊!

就算开个小卖部也不行吧!

不过钱不钱的无所谓,她主要想要自行车,其实要是花大钱托人买,也是能买到自行车的,不过女士的比男士的自然就难多了。

可关于白给这件事,姜小豆是一定要拿到手的,没有听说吗!

越是有钱越抠门,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姜小豆馋任务奖励,这次是自行车,上次是羊油霜,上上次是羊绒毛线。

这些都是这个时候姜小豆特别特别难买到的东西,能一次次白拿简直太爽了,她就怕一次任务不做,不更新还好,就怕任务条直接消失,那她是痛哭好呢,还是打滚着哭好呢!

私人工坊,也就是意思可以不公开,隐蔽的,不用让其他人知道,她只需要确定工坊地址,安上名字,拥有员工和生产线就可以了。

姜小豆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她在家里赶货物时候的日常嘛!

好了,她知道如何拐弯完成任务了。

先开局一个小工坊!

想着想着姜小豆就睡着啦。

醒来后姜小豆给自己泡了一壶炭烤乌龙茶,这是她之前存着茶叶,除了她自己,小米小华他们基本喝的都是奶茶的版本,也就根本分不清楚乌龙茶和红茶绿茶具体是什么味道。

乌龙茶有一种油润的清香,特别是炭烤过,茶味褐色带着一丝焦甜的回甘,是最近姜小豆的新宠了。

要是泡成乌龙奶茶配个菠萝派,真是美味极了。

喝完一杯茶后,姜树和于书甜他们都来了,于爸爸在家里休息,于妈妈也一起来干活。

于妈妈在家里听说到姜小豆要找人织毛衣毛裤,知道这是她的机会,连忙问了姜小豆毛衣的事。

“阿姨,我就等着您问呢!”

“小豆啊!不用客气,有事就让阿姨来做。”

“阿姨等会,我到屋子里拿毛线。”

“好,小豆不用急,慢慢来。”

姜小豆拿着一个篮子出来,里面有半米她已经织好红黑交替的围巾,姜小豆织的是十字漏针,就是中间留了一个个方格的洞,这样不仅能让围巾更加蓬松,使用的毛线也少,织长一点也比较好看。

不过要是做披肩就不太好看了,她平时有空的时间不多,能织成半米也算不错了。

姜小豆和于妈妈聊了起来,不过在这之前她先要给姜树于讯三人派活。

下午做菠萝酱和桃子干,芒果干,几大筐的水果在一旁等着三人,等姜小豆把毛线的事情和于妈妈商量好之后,也要加入他们了。

姜小豆先和于妈妈说了她毛线的用途,要给家里每个人织一套毛衣毛裤,一人一条围巾,她手上这条按着这个花色也交给于妈妈了。

小米和三妹的等她们都回来了之后让她们选颜色。

“小豆你有多少毛线。”

织五套也不知道够不够,还好姜小豆家里三个女孩子身量都还不大,毛线也比较省。

“有三十斤。”

“三十斤,这么多啊!那够了,可能还多挺多出来,你家做了棉衣棉裤,毛衣穿里面,针脚也不用那么密的。”

“能多就好,阿姨你会织帽子吗!套头露出眼睛的那种,包住脖子。”

姜小豆形容了一下。

于妈妈表示没有做过,她可以试一试。

“那要是有多的你帮我织两顶毛线帽子出来,给我阿爷阿奶的,按于讯哥和树哥的尺寸就行了。”

“好,交给阿姨吧!那你们的毛衣也要量一下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