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12章 约束皇权【2 / 3】

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人的名气,在后世比牛金星还要大。他的《天工开物》,可谓大名鼎鼎。

宋应星今年已经四十二岁,和兄长宋应昇一起参加考试。借助对杂学的熟悉,他的数算水平胜过许多举人,得以考上明算科进士。他的兄长宋应昇,也被列入副榜。

这样一位能写入科技史的大才,朱由检当然是要重用的。打算给宋应星选个好官位,以后辅佐徐光启。

人才的接连涌现,让朱由检很是欣慰。对这一科的士子,同样满怀期待。

次日是三月十二,按照逢二经筵的惯例,又要举行经筵。

这次经筵的讲官,朱由检没有选择刘宗周,而是让忙完科举的袁可立,选择书籍讲解。

袁可立作为会试的同考官,前些日子一直在忙科举,可以说是第一次参加崇祯朝的经筵。

前几日接到皇帝的旨意后,就一直在做准备。

在研读前几次的经筵记录、以及流程之后,他在欣慰皇帝注重经筵之后,还发觉当今皇帝的经筵,和以前不太一样:

『之前的讲官是老师,陛下只是学生。』

『现在的经筵,似乎更像召对啊!』

从之前的几次经筵来看,袁可立越来越觉得,现在的经筵像召对。

甚至在报纸上,直接被称为《经筵召对录》。

这让他的心中,忍不住有些叹息,知道臣子约束皇帝的办法,又减少了一种:

以前的经筵是老师向学生讲课,皇帝地位再高,在经筵上也是弱势。

现在经筵被当成了召对,看起来是皇帝更重视了,其实却弱化了师生身份——

皇帝和讲官之间,更注重的是君臣。

这样一来,经筵的讲官如何还敢训斥皇帝。像张居正那样在经筵上严格要求万历皇帝的官员,以后不可能会出现。

袁可立想到这件事情,就忍不住摇头叹息。担心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以后无法约束。

怀着这个担心,袁可立打算和之前担任讲官的刘宗周交流一下,看看他在重制礼乐的时候,会不会改动经筵。

刘宗周作为现行经筵制度的受益者,思索之后说道:

“袁公觉得现在的经筵如何?”

“比以前是不是更好?”

袁可立思索了一下,不得不承认道:

“确实比以前更好!”

“陛下更注重经义,而且能用之治国,践行先贤大道。”

经筵成为召对,而且在经筵上提出的观点,会成为朝廷政策。这让很多士子,都是欢呼雀跃。认为皇帝以经筵治国,是践行先贤道理。

刘宗周也是这个想法,所以他反问袁可立道:

“所以经筵变成这样有不好吗?”

“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

“陛下先知后行、知行合一,这是真正的圣君啊!”

“再说,约束皇帝的办法不止经筵一种。”

“陛下设立的国会,对皇帝的约束更大啊!”

想到这件事情,刘宗周就忍不住赞叹。这也是他对经筵变成召对,不太在意的原因。

毕竟经筵说是能约束皇帝,实际能做到的臣子并不多。但是国会上的万民决议,皇帝是需要认真听从的。它对皇帝的约束,远远比经筵大。

所以,在当今皇帝赞同国会设立,并且当众承诺后。刘宗周越想越对皇帝佩服,知道只有真正的圣君,才能做到这些。

与之相比,皇帝运用权术揽权等缺点,几乎都不值一提——

毕竟皇帝正在把之前揽过去的权力,交给天下万民。

甚至,想到一些大臣对举人集议的反对,刘宗周觉得皇帝揽权才好。不然国会这个机构,永远办不起来。

可以说,设立国会这件事,让很多臣子的态度,都发生了改变。

刘宗周就是典型代表,认为当今皇帝揽权并非一件坏事,只有集中权力,才能重新分配。

想着之前和皇帝的几次交流,刘宗周向袁可立道:

“袁公觉得,重制礼乐到底是什么?”

“周公为何把制礼作乐,放在第一位?”

袁可立认真思索,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