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不会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量地使用对白在这部电影中是最冒险的地方,这种对白为电影主线的方式不仅不会使观众感到乏味,反而随着对话内容戏剧性的冲突和相称不断地将观众带入情境。
对白范围很广,涉及人生、家庭、痛苦、快乐、爱情和性。
电影中的两位主角,所倾诉的都是年轻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和自然流露。
而在山城不断变换的环境中,观众在感受二人的思想火碰撞之时还领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
二人的对话也自然而然地发展,从随意的,到非常私人的,甚至是哲学的,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
这些不同的对话填补了电影中动作的空白,或者说,这些对白本身就是动作。
他叫什么名字?她又叫什么名字?
仿佛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不眠的夜晚,这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城市,他们不需要用名字来确定彼此的存在,他们只需用坦白来见证彼此和自己的生活。
这种坦白让他们不再属于一个名字,一个社会符号而是只属于自己,属于彼此。
两人在咖啡馆里设置的给各自的朋友打电话的场景最能强化这种坦白,这一幕描述了恋爱中的男女想表达爱意却又不敢表达的微妙心境,以及与自己喜欢的人调情的暧昧氛围。
在这个对白电影中也有沉默的间隙。
在电影中男女主角在唱片店试听时,这一场面的虽然没有任何对白,沉默但是所表达的情感是有力的。
在两人的特写镜头里,没有剪辑,他们每个人都会偷偷瞥一眼,轮流看另一个人。
有时他们会短暂地进行眼神交流,但都会立即移开视线。
盯着小房间里的每个角落,扫描着每个细节,但心绪却已不单单在音符上。
毫无疑问,这当然是爱情!
《爱在黎明破晓前》将爱情中的浪漫这一部分表现到了一种极致,可以说是集齐了所以浪漫爱情该有的元素。
千人观影大厅,安安静静,没有笑声,没有掌声,没有因为桥段精彩的拍案叫绝,也没有突然反转而来的扼腕叹息或惊叹。
有的只是在恰到好处的配乐中,被爱情触动到的会心一笑或遗憾哀愁。
很多看过《爆裂鼓手》的电影人觉得很离谱。
因为相比于上一部电影镜头之用力,情感之爆发,这一次,白又楼的镜头简直像一个温柔而不张扬的伴侣。
莫名涌现出一种向往的感觉:感觉时间在流逝,黎明即将到来。
不过,今天现场观众里头,对于电影感触最深刻的可能并不是其他人。
而是作为主角之一的安鹿宁。
当整部电影结束,哪怕灯光还没有亮起,白又楼却已经能感觉到身边那双眼睛里头的情绪了。
她当然没哭,但眼里流露出的,却比哭要“严重”的多!
及时打断施法!
几乎是在灯光亮起的刹那,白又楼就站起身来,似乎准备向观众致谢了。
安鹿宁反应显然是慢了不止一拍,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别的东西以至于眼里只有那么一个人。
然而,下一秒的掌声,却如同潮水一般,将她的情绪淹没过去。
让她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有些茫然地跟着白又楼起身,看向现场的观众们。
仿佛回到了当初在电影学院跟白又楼再次见面时候那样,呆呆愣愣,一时间竟然反应不过来什么。
惹得后排的记者都忍不住来了句:“她好可爱!”
不同于《爆裂鼓手》的震撼人心,让人的情绪疯狂起伏波动,被电影紧紧抓住心脏。
《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情感,如同细水长流一般,恰到好处。
而两者,都能让观众们不吝自己的掌声与认同。
于是,随着一排排观众的起身,当安鹿宁迷迷糊糊地跟着白又楼站到台上时,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站着的人,似乎终于“醒了”。
俏丽的脸颊染上一抹红,咬着嘴唇开心道:“他们喜欢我们的电影!”
“当然。”
站在台上,享受了现场整整五分钟之久的掌声白又楼也不知道这种风气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鼓掌鼓那么长时间,他们的手不疼嘛?
但旁边的安鹿宁似乎一点不觉得这时间过长了,人家鼓了多少时间,她就享受了多少时间。
忍不住又牵起了白又楼的手。
这一次,她倒是坚定的多,也过于正大光明了些!
看得红姐眼皮子直跳,呼吸急促,口干舌燥。
宝贝,你要干什么啊?
这台下有多少家媒体你知道吗?!
安鹿宁:不管,我就是要牵!
媒体们自然也不会让红姐“失望”,尤其是国内的媒体,在看到这两人居然牵手了后,眼睛都踏马放光!
一个个地简直跟探照灯似的。
虽然说,电影里头的两人甚至还接吻了,但演戏跟现实可是不一样的!
戏里面别说接吻了,就算两人“打了一炮”,那也是假的。
哪怕假戏真做也照样是假的!因为不可能让大家看到“真做”。
但现在安鹿宁羞涩地牵着白又楼的手。
仅仅只是牵手,但给出的信息量可就太巨大了!
几乎所有国内媒体脑子里都冒出同一个词儿:因戏生情。
能有这么个想法也很正常。
谁让安鹿宁还贡献了自己的荧幕初吻呢,在座的都是老江湖,谁看不出来这部电影里头的接吻戏就是安鹿宁亲自上的。
以前的她因为用替身的原因,甚至还上过热搜,被人抓着这点喷过不敬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