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成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见相国出手制止,公孙敖挥手示意侍卫下去。
相国尉陉再次耐着性子,尽量语气平缓地问陈平道:
“大梁现今危在旦夕,兵力明显不足,即使全部武卒都集合上来,也未必够用,这中途停止,用意若何啊?”
公孙敖顾及到相国的面子,也尽量耐着性子,质问陈平道:
“你可知道,秦军此次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也有十五万锐卒,现在大梁仅五万武卒,即使魏国全部武卒抵达,也仅八万,我们以八万抗十五万,本就捉襟见肘,而且,集合令已下,停止集结,简直是愚蠢。”
陈平见两位栋梁重臣如此说,心里倒禁不住暗喜,没有他们的质疑,接下来他怎么反转,怎么一鸣惊人呢。
只见陈平不慌不忙地说道:“相国大人,大将军阁下,我想问一个问题。”
公孙敖没答话,相国魏陉倒是很配合:“说说看。”
陈平:“我们魏军是要与秦军野外对战吗?如果魏军与秦军野战阵战,恐怕一对一都很难取胜。”
相国魏陉看向公孙敖,明显,这是他应该回答的问题。
公孙敖犹豫了一下,不得不答道:“除非需要,未必野战,应以守城为主。”
陈平接着问道:“既然守城,大梁的外城四周城墙上可同时布置多少守兵?”
公孙敖道:“一万足矣。”
陈平点头道:“城墙上,仅可容一万守兵,那剩下来的士卒,不就没事可干么?”
“如果武卒都汇集过来,八万之众,龟缩于城内,日夜煎熬,被动挨打,士气如何保证。”
“军在于气,而非能。没有士气的军队,怎能打胜仗。何况,城内的粮食即使储备再多,也经不起人多的消耗。”
相国魏陉反问:“运送器具、补充损耗、预备队,难道不需要后备力量吗?”
陈平随即答道:“运送器具,平民可以担当,补充问题,如果战术得当,损耗将很低,四万之卒补充一年当没问题。”
公孙敖身经百战,对陈平此话甚不以为意:
“怎么叫战术得当,如何做到损耗最小,四万之卒如何撑得到一年补充?”
陈平道:“大将军阁下,说到战术,就是一个字,‘耗’。”
“耗?”公孙敖问道。
“对,耗。”陈平强化道:
“秦军此来必定希望与我军野战,速战;最不喜欢攻城,更不愿持久战。任凭秦军千般计,我们始终坚壁不出,不与其接战,他不攻城,我就不动,一心守城。”
“大将军、相国大人,这里我们可以给秦军算一笔账:秦军劳师以远,攻城更是旷日持久的烧钱、烧粮、烧物资的无底洞。士卒每日的吃、穿、住、行、用,都需要靠大量的民众来满足。”
“按照‘一卒七养’的后勤保障标准,别说他号称五十万大军,就是十五万军卒,也需要一百多万民众做支撑,这足足占秦国人口的二成,几乎相当于秦国青壮年的大半。”
“随着战况焦灼不下,时日越长,后勤和运输人员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到后期就可能比这二成还要多,他们被迫停止耕种生产,专注于满足征战的保障,同时也得消耗。”
“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这样耗下去,秦国上下必然生变,而大梁以逸待劳,兵精粮足,持久战,我们没有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