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一五六章 山顶扎营【1 / 2】

结草成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话说李信,一心想在此次战争中,立功补过。不等后军跟进,带着剩余的不足七百秦国铁骑,一路向东北,继续向燕国辽东境内杀来。

说是让他诱敌,可李信却想长驱直入。

有了上次率千骑,直达衍水,击破太子丹燕军残部的经历,李信对自己的信心可谓爆棚。

即使遭遇了项燕的阻击,使其闪电战的战术受挫,但,对于这种战法的信心,李信却从来没有减弱。

尤其是对于燕军,李信心里还是有数的。何况,这一带的地势,李信早已熟悉。

此时的李信前军,已经越过滦河,正沿辽西走廊,向东北腹地挺进。

在秦军的左侧,是绵延的燕山山脉,山岭自东向西绵延,地势越来越高,不利于行军,马军更无法通行。

秦军的右侧,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向东蔓延到海。

这最窄处仅几十公里的平原走廊,自古以来都是中原与东北交流的必经之路,也是战略要地。

后世两千多年后,著名的辽沈战役,就是在此进关的咽喉处,紧紧扎住了数十万国军南逃的口袋,终究而被解放军围歼的。

可见,这一地带对于连接关内外,处于多么重要的位置。

燕王喜,自蓟城逃往辽东,经过辽西走廊时,也意识到了此地的重要性。

但苦于此时的辽东,地广人稀,手下的几万燕军残余,保护襄平尚不足,自然无力分军在此把守,所以,燕王就想出了一个借力打力之策。

燕王派人拿出金银珠玉,贿赂燕国北部东胡部落的酋长们,与其达成协防协议。

协议的内容是,引进东胡族群,燕王将这块南至滦河,北到大凌河,西起燕山山脉,东到大海的辽西走廊,尽数交给东胡部落。

这块土地,水草肥美,对于靠游牧为主,四处悠荡的东胡诸部落来说,有这么一块安居之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块土地,本属燕国所有,此刻为了防止秦军东出,燕王不得不出此策,借助东胡部落剽悍的骑士,为自己进行防守。

此时的东胡部落,尚处于奴隶制时期,当地土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与从事农耕的中原人存在差异。

畜牧业虽说是东胡的主要生活方式,但他们也急需中原人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与燕国常年进行贸易。

受寒冷气候的限制,广袤的东北大地,只有南部的辽河流域最适合半牧半农的东胡部落生活和与中原的交往。

因此,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防协议。

此时的东胡,做为后续匈奴的一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和部落征战中,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军事部落特征。

马匹在东胡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

只是与陇右的战马的高大身形不同,东胡的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但耐力好,擅于长途奔跑。

东胡人在兵器上,远程以弓矢为主,短兵多为刀和短矛,没有中原的战车和长的戈、戟、殳等武器。

防守上,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多采用皮甲护身,讲究机动灵活。

而东胡人,体格健壮,颇为剽悍,单兵能力远胜中原之兵。

这些特征,李信通过刚才的一场遭遇战,已经大致摸清了东胡兵的基本特征,加上蓟城守将介绍的情况,一个崭新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王贲在看过李信留下的战场后,见秦军死伤也在三百上下,担心李信军马太少,增派了一千骑兵,追上前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