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次是出境作战,用贺表不太合适,所以李瑄选择名为“露布”。
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遵命!”
李瑄将资料交给刘单,吩咐他尽早整理出来。
这次长途战斗,从头到尾跨度时常巨大,需要一定笔力描述。上次的贺表情绪和环境都渲染的很好,李瑄决定再让刘单书写。
刘单接过军文后,向李瑄拜离,他需要尽早将奏书整理出来。
待刘单离开,李瑄才打开李适之寄过来的信件。
李瑄当即写一封书信,向家中报平安。
同时,李瑄向李适之寄送两首诗。
“将军有此行径,世人会更加钦佩。”
刘单由衷地说道。
“此次高书记、岑推官与诸典军将战斗细节,战斗环境都记录下来,刘判官整理一篇《青海破蕃贼露布》,呈给圣人。”
信中告诉李瑄,家中一切安好,虽然兄妹思念,但理解李瑄守边的辛苦。
在李适之写这封信的时候,还不知道李瑄要出征青海。
现在知道了,心中一定会担心。
一首为赠送南霁云的诗《赠南八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李瑄在夜间劫营后,送给南霁云的诗,表达南霁云的武勇。
另一首是历史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李瑄将其诗名改为《河陇曲》,专门描绘漓水之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讲的是守卫平夷守捉城和安乡城。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讲的是将士们日夜苦战。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讲的是河西的援军到来,拉长战线,情景交融。
用易水代替湟水,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显得悲壮。
这首诗对李瑄来说,最关键的地方,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因为李隆基最喜欢听这样的话。
李隆基高兴和信任,李瑄才会安全。
所以李瑄从来不抄袭消极,嘲讽皇帝、朝廷的诗,除非有一日无所畏惧。
事实证明,一首诗,确实能改变人的看法。
李隆基若是看到李瑄写给南霁云的诗,一定会知道陇右军中,还有一个叫南霁云的将领。
李瑄昨天将《河陇曲》交给高适、岑参观看的时候,让二人非常震撼。
这么多名词交织在一起,构成凝重悲壮的意象。又用六个表示颜色的字去渲染,使情景更加鲜明。
李瑄忽悠他们,之所以现在才写出漓水之战的诗歌,是因为一直在炼字炼句,所以才有这篇《河陇曲》。
高适、岑参也在这两次战斗中写不少诗,但即便最有立意的,也比此诗差一些。
岑参年轻,属于他的名篇还在沉淀。高适正在突破创新的阶段。
同时,李瑄已经学会盛唐的格律,尝试自己写诗,写完一般直接撕毁,他总是不满意。
一天后,刘单就将《青海破蕃贼露布》整理好。
刘单深谙李瑄的意思,开篇就用大量词句表明李隆基的仁慈,天威不可侵犯。
所以才有李瑄的一系列行动。各种描写恰到好处,读之仿佛使人身临其境一般。
露布写好后,李瑄交给驿站,让译卒带着他的家书,一起回长安。
李瑄又在威戎军待三天后,启程回湟水。
安重璋作为军使,留在威戎军城。
至于那些救回的男女百姓,李瑄准备安置在安人军附近。
其实陇右一带适合居住,耕种的地方不少,但多在敌人的兵锋之下,无险要可守,所以不能生存。
唯有拿下石堡城,或者按照计划将吐蕃赶出九曲、青海,才能解放许多土地。
在李瑄距离湟水城数里的时候,城中百姓夹到相迎。
欢呼李瑄归来。
“李将军的兵马回来了。”
百姓们看到马队的身影,纷纷惊呼。
“有李将军在,我们陇右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吐蕃的入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