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四百一十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3 / 5】

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瑄只是让宰相和大臣们商议具体方案,集思广益。

实际上李瑄已经有变法策略,但他没有声明。

与李岘研究的行省制度和增设为九部要等五年以后。

在这五年时间,他要完成三件事情。

第一,全国的义仓粮食平均下来够人均一石,每郡每县都要有标准,防止自然灾害时,缺乏赈灾粮食。

第二,常平粮仓,可供常平新法,且能完全常平粮价。

一切的策令,都要建立在粮食足够的情况下。

如果可以,五年内李瑄不会发动大战,只防守,或者在东北方向小规模出击。

第三,除贱为良,解放农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只有这三点在进行,颁布的新法才可以有效实施,军制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改革。

过多的话,李瑄今日没有透露。

他也能看出来,因为自己被刺杀,文武百官显得心不在焉。

黄昏,李瑄离开太极宫,他先到达平康坊,拜见李适之。

李瑄出征洛阳的时候,陪伴李适之好久,再相见不过几个月时间。

在陇西王府中,李瑄卸甲。

李适之拍了拍李瑄的肩膀,他知道李瑄遭受刺客,但他没有说出口。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无恙就好。

黄昏灯烛,李适之脸上皱纹变多,略显苍老。

看着李适之脸上的沧桑,李瑄内心感触良多,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仿佛发生在皱纹的沟壑间。

这更坚定李瑄,让李适之早点当上“太上皇”的想法。

他没有觉得如梦如幻,只是叹时间太短暂。

二十九岁的年纪,不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当年和裴晃、裴胄叔侄一起学游侠一般,时光一去不复返。

李瑄不急着回去,主动要与李适之喝几杯酒。

推杯换盏间,父子二人没有谈论国家大事,只是聊着过往在地方上的事情。

言语中不免有遗憾,李瑄的生母未能享受李瑄带来的光耀。

李适之虽然知道李隆基欲除李瑄而后快,但他相信七郎心中有自己的决定。

七郎今已雄天下,他不会再掺和政事。

子孙膝下承欢,享尽天伦之乐。

陪伴过后。

李瑄又一次在夜色深沉的时候,出平康坊,准备回道政坊。

这一次,不需要任何手令,坊门主动向李瑄打开。

因为秦王的身份,大于任何命令。

平康坊的坊门处,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等待李瑄多时。

“不必多礼,直接说吧!”

李瑄让廖峥嵘上车。

“探子已将各种消息传遍长安。另外属下还派遣锦衣卫到京兆地区、洛阳地区传递消息。”

廖峥嵘向李瑄回答道。

“好!锦衣卫要尽快布置在全国。”

李瑄点了点头,吩咐一句后,车驾继续出发。

他归心似箭。

一年时间未见妻子,还有除李奕以外其他儿女。

自龟兹城下的挥手,到现在攫取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但没有一个男人不想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

没有一个父亲,不想给儿女最好的环境。

他做到了!

“大王归至,娘子们正等待呢!”

管家沈籍在巷口迎接李瑄。

他虽然是奴仆,但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是秦王府,荣耀的地位无可比拟。

他的儿子也不再是奴籍,在天策卫中,这全赖李瑄。

秦王从洛阳归来,最热闹和期盼的,一定是秦王府。

李瑄整理一番自己在李适之府邸更换的红色圆领长袍。

等他的车驾到达秦王府的时候,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得知消息,已快步出秦王府。

秦王府的门前特意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照亮门第,也照亮许久不见的脸庞。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裴灵溪、姜月瑶等女与李瑄年纪相仿,现如今风韵成熟,更加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