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立储君是天子的事情,李瑄直接干预,使李隆基怒火中烧。
但李瑄不畏惧李隆基的目光,回瞪着李隆基。
最终,李隆基退让,退而求其次道:“颖王喜好读书,善于文辞,有中兴明君的品质。”
诸王之中,李隆基也爱十三子李璬。
“颖王在金城之时,无法号令全军,排兵布阵散乱,文采有余,武略不足。不可以为太子!”
李瑄继续拒绝李隆基。
李隆基的脸已经黑了,在金城的时候,李璬的对手是你这个逆贼。
陇右军中上上下下,全部脑生反骨。仅凭借他儿一人,如何能对抗一群反贼?
但李瑄明显没看上李璬,李隆基只能再次选择其他青睐的儿子:“延王仁爱、善于骑射,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文武双全的二十子李玢,看李瑄还有什么好说的。
“延王虽知文武,但不懂得变通,当今穷则思变,延王也不是好的选择。”
李瑄依旧拒绝,有理有据的模样。
“盛王何如?”
李隆基不得不选择武惠妃为他留下的儿子李琦。
“盛王德行有所不足,不能服众。”
李瑄再次拒绝。
“选凉王,你满意了吧!”
本来想说寿王李琩,但李隆基吐到嘴边的话又咽回肚子,然后用一种发牢骚的语气,向李瑄说道。
他以为李瑄想要年幼的储君,容易掌控。
而凉王李璿为李隆基第二十九子,当前还未成年。
“当今天下未稳,凉王年幼,不可以为太子。”
李瑄一如既往地拒绝。
“那还有品德优良的皇子吗?”
李隆基把手按在玉案上。
“既然圣人诸子不器,臣愿毛遂自荐,拜圣人为义父,请圣人立我为太子!”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说出自己的目的。
李隆基瞪大眼睛。
虽然知道李瑄想要谋朝篡位,但两人的血脉差得不是一丁半点,李瑄怎么好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怪不得李瑄一直拒绝,原来是怀揣着这样的目的而来。
连高力士都呆住了!
“你来弑君,你来篡位吧!史书上不会有你好名声。你以为胜利者真能书写历史吗?太宗皇帝玄武门政变,谁又能瞒得住天下人?”
越想越气,李隆基失去理智,甚至连李世民都被拉出来鞭尸。
像是豁出去,不要命了一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我的时代,太宗皇帝有过错,谁又不会去称颂贞观大治呢?所谓因果循环,不过是千百年后权谋者的借口。我创造千古盛世,足以抹平一切。往前几千年,哪有李瑄这样的人?圣人即位的时候,年纪比我现在还长。我的未来,远比开元盛世伟大。而圣人所犯下的错误,就是我的教训…”
“我身上流淌的是太宗皇帝的血脉,李氏的复兴,也有我的责任;大唐的强大,是万民的功劳。今我拜圣人为义父,圣人立我为太子,结束自己的时代,不失去富贵。”
“我言尽于此,否则圣人追悔莫及!”
说完这句话,李瑄离开南熏殿。
李瑄不强求李隆基立刻同意。
给他时间考虑!
李隆基颓废无比,斜躺在榻上。照道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他的权势,但内心总是被不甘心充斥。
他后悔啊!
当初怎么会看中李瑄这个白眼狼。
他是什么时候,倚重李瑄的?
犹记得天宝二年的时候,李瑄初次入宫,那时李瑄还是一届白身的少年。
初次见面,李瑄就把他的诗文念给他听。
“圣人在赠送司马承祯的诗中有写到‘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气动山河,是臣最爱;在对雪中有诗‘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让臣心生向往;在端午诗中‘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对大臣们的谆谆教诲,臣亦谨记;还有您为名曲《好时光》填词,‘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温婉细腻,意味深长,让臣受益匪浅,以后一定会效仿圣人,为教坊名曲填词…”
那一幕慕,在李隆基脑海中回响。
谁能想到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说出这么迎奉的话,以至于李隆基以为李瑄真心崇拜他的诗词。
而李瑄又显露出才华,显露出箭术与武功。
让李隆基自以为发掘出一个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