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昌龄结算前世仇,江南地区的丧钟【2 / 5】

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南地区的山区丘陵,是群山环抱下的平地,他们非进入不可。

“王侍郎、敬少卿。已过大半年时间,淮南地区竟还未完成除贱为良,请二位前往淮南,监督除贱为良之事。”

张镐又向王昌龄、敬括吩咐道。

淮南道并不大,但进度太过缓慢。

宣城与淮南只有一步之遥,张镐要看看是怎么回事。

张镐是大史学家吴兢的徒弟,深得吴兢的器重。

他年轻时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

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

动则如王者师,不动一老叟尔。这是形容张镐的一句话。

在这个时代,张镐还得到李瑄的真传,做事雷厉风行。

一场议事过后,江南地区的除贱为良,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他们的奏书传至长安后,李瑄的诏书很快就来到宣城,允许江南各地组建团练。

不过兵权在都督府,而非太守府。

由各辖区都督府派遣将领,领导团练军对豪强进行围追堵截。

淮南道。

王昌龄和敬括到达淮南以后,一路上观察淮南道除贱为良的情况。

他们途径安陆郡、齐安郡,这两郡虽也是多山地带,但由于地广人稀,使军队很容易控制局面。

木兰山军的五千士卒就驻扎在齐安郡。

除了这两郡外,还有就是扬州城所在地广陵郡。

广陵都督府治所在扬州。

且朝廷对扬州的监管较严,广陵太守是李瑄当宰相时提拔的亲信萧昕,他精明强干,有识人之能。

使扬州一带铲除豪强较为顺利。

但广陵旁边的郡,却一直糊里糊涂的。

王昌龄和敬括先来到寿春郡。

这也是一个大郡。

观看战况,寿春郡内有天柱山军八个营,巢湖军五个营。

兵力是充足的,奈何郡中县令为豪强大族打掩护。

大半年间,共三次统计释放的农奴、新增耕地。

但都被寿春太守韦子春驳回,并三令五申,要各县十成十的完成除贱为良,不得再唬弄。

韦子春也清楚豪强大族与县令、县丞、县尉之间的纠葛很深。

他亲自带人下县查阅,效率太低。

最终,他只能与广陵都督卫伯玉商议,动用兵力去搜查。

不服从调查的豪强大族被逐步蚕食。

淮南的豪强大族大多数都没有选择拼死反抗。

王昌龄和敬括到寿春郡后,也认为寿春郡不成问题。

但王昌龄从韦子春口中得知钟离郡的除贱为良几无进展。

除贱为良已经进行将近一年,一个郡几无进展,说明钟离郡太守与当地豪强大族牵扯极深。

当一郡太守都无法出力的时候,府兵自然无法强硬推进。

本来想东去扬州的王昌龄,立刻随敬括一起到与寿春郡相连的钟离郡。

钟离郡,改州为郡前名濠州。其境内有一条濠水。

由于春秋战国的时候,这里属于钟离国,因此而得名。

非常时期,王昌龄和敬括,由五百天策卫骑兵护卫,他们行进之时无法低调。

广陵都督卫伯玉为策应王昌龄,派遣扬州军六个营到达钟离郡。

现扬州暂时不需要这么多兵马。

王昌龄乘坐马车,即将到钟离郡城的时候,卫士禀告:“启禀王侍郎,前方三里外,钟离太守正在等候迎接。”

“我知道了!进前停车。”

王昌龄掀开车帘,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耕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不少百姓都在田内耕作忙碌。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为良家,还是佃户,亦或者为农奴…

现王昌龄已经将近花甲之年。

他的诗几乎已经登峰造极境。

七绝圣手王昌龄,他以边塞诗,家喻户晓;又能写下宫怨诗,意味深长;他的送别诗不下于李白。

七绝之美,五古之严;风格遒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