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宰相夏则在朝堂怒斥众臣的话很快传遍了整个西夏。
但说实在的,没有多少人因为这番话动容,大家都在忙着过日子,升斗小民寻觅着生计,官员武将寻求着复国后更进一步的可能性,至于真正上了战场准备打仗的士卒?
谁想去死啊。
但宰相毕竟是宰相,这番话说出来,打仗再不认真那就有人要倒霉了,将领们大概是不希望轮到自己,所以在边境上很是奋起了一波,原本松了一口气的辽人看着对面再度扑上来的党项人,看着他们叽哇乱叫却连城墙都爬不上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
不过西夏再度发起的进攻好像刺痛了西京道辽人的自尊心,毕竟现在打不打得过魏人另说,但打个党项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一帮已经被灭过国的货色趁这个节骨眼跑来打秋风?
谁给你们的胆子!
于是在东面战事尘埃落定,魏国收缩兵力没有继续大举进攻的时候,辽人集结了仅剩的两万骑军,朝着已经被围了两个月的边境城池冲了过去。
这一战无论在辽国还是西夏的史书上都只有寥寥数笔,不仅是因为世人的目光都被幽燕之地的战事吸引,还因为此战实在乏善可陈,毕竟一帮骑兵朝着城墙正面冲阵然后把六万人一举冲散这种事情,辽人觉得无趣,而西夏也没脸提。
这样一来倒是显得魏人在东边直面十七万辽人步骑混合大军的胜利更加不可思议,但当处理政务的夏则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是很绝望的。
他是个文臣,还是个对自己对世事有清楚认知的文臣,哪怕是当初复国的过程中,需要他掌控大局,他也没尝试过亲自上战场指挥大军,所以西夏的战事都是由那些夏则在这些年里发掘、培养的将领负责。
他们对于西夏的忠诚没有问题,年轻人也比经历过灭国之战的老人有冲劲,夏则不是没想过这些人里会出现一个像魏国靖王那样,承接国运坐断边境的人,但现实还是给了他狠狠一棒。
大魏百年也就只有那么一个,这种人哪里是那么好出的。
被边境一战彻底打没了心气的夏则认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西夏复国后的战事,不比复国过程中的卧薪尝胆玩弄人心,边境线上的生死厮杀,拼的是军心拼的是士气。
可这两样西夏都没有。
朝堂上铁青着脸的夏则听完了军报,当听见西夏砸锅卖铁顺带从魏国厚着脸皮要了不少援助才搭起来的边军差点被辽国一战打没,甚至辽国还撸起袖子准备收拾一下不老实的西夏后,他很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即刻向魏国求援,求援的文书他这个一国宰相亲自来写!
这个时候倒是没有党项人觉得城外的那些魏国驻军是对西夏的羞辱了,都城的百姓们吹锣打鼓万人空巷地替他们准备着出征的仪式,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军队彻底没了信心,当那两万大魏驻军吃得满嘴抹油地奔赴前线时,一封措辞谨慎姿态很低的文书也送到西凉军司。
军费,西夏出!抚恤,西夏出!战果,魏国拿大头!打下的每一寸土地虽然归西夏,当西夏按年头给钱!
摆明是日子都不过了也要履行当初国书上进攻辽国西京道协议的架势。
此时经过重整裁撤已经闲得只能去砍马匪的西凉边军看到这些条款差点连眼睛都绿了,任何一个将领都能想到能从这场仗里捞多大一笔,可没有朝廷的旨意,也实在没人敢轻易动兵,毕竟边军和驻军不一样,驻军帮助西夏防守边境不需要京城那边复核点头,可边军要是尽数开赴西夏…
但很快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
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西夏废物归废物,但这么豪爽倒是解决了大魏今年财政紧张的问题,只要能帮忙缓解北境的压力,只要西夏能掏空他们的家底帮大魏付军费,继续在西京道和辽国开辟新的战场也没问题!
根据朝廷旨意送达的时间来看,朝堂诸公做出决定的时间大概就是北境战事结果传到京城的前后,由此可以看出北境的大胜让魏人弯了百年的脊梁骨彻底直了起来,居然都敢试着跟辽人两面开战,既忙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又想彻底截断草原与西域的联系。
所以情况大概可以总结为,辽国西京道的人对东面的战事不服气,同时准备收拾收拾不老实的西夏,打仗比较废物的西夏人准备砸锅卖铁履行当初的协议,试着抱一抱魏国的大腿,而窝囊了几十年的魏国好不容易有了出头之日,自然也想多耍一耍威风。
大家情投意合,那就打吧。
朝廷旨意一下,大魏集结征兆四万西凉边军赶赴前线,配合已经赶到布防的两万驻军,以及沦为仆从兵、辅兵的西夏军队,展开了和西京道辽国剩余军队的大战。
这一战远不如幽燕之地的战事那般惊天动地,更像是三国之间国力的对赌,战线来回推进,城池几度易手,但最终还是魏国西夏的联军抓住了这个辽国西京道与上京断掉联系的空档,成功杀入了西京道内。
而之后,就会是延绵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厮杀了- -而一切都只取决于,燕云十六州的战事会以什么样的情形收尾。
不过此时的北平,已经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庆祝胜利的封赏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