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99章 《红楼梦》何以有那么多的对联?【2 / 2】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联是探春房中所挂米蒂的《烟雨图》两边之句,系颜真卿的墨宝。意思是闲静自得的风骨格调,好似烟霞,山水之间的生活,趣若田野,由此折射探春\"士大夫\"似的清雅与高贵。

三、\"红楼人物自吟自题\"类对联

主要有贾雨村、贾元春、贾宝玉、林黛玉在各自不同场景下自吟或自题的对联。

书中在第1回写甄士隐在中秋之夜邀请落魄的贾雨村饮酒时,寄居在葫芦庙的贾雨村因感于平生抱负未得施展而对天长吟: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由此隐射贾雨村不甘于人后的理想,期望着等待时机好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8回写元春升任贵妃后回娘家省亲,亲自为大观园正殿题赐\"顾恩恩义\"联: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矿典,九州万国被思荣

表达了对皇命恩德的感怀。

由此作者曹公还感于大观园正殿的气象而在书中呼应一联:\"金门玉户神仙府,挂殿兰宫妃子家\"。

贾宝玉在父亲贾政要求随同游大观园时,为沁芳亭题:\"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溪流从绕堤的杨柳那儿借来翠绿,从隔岸的鲜花那儿分得芬芳。可见,此联意境清新,巧在句句言水,却不着半个水字,极尽\"沁芳亭\"之泉、溪、桥、亭相映成趣的美景。

为潇湘馆(有凤来仪)题:\"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煮茶的宝鼎飘着绿烟,幽静的窗下下完棋手指还有凉意。很巧妙地道出潇湘馆的特点:竹林中、幽静处,正是读书的好所在。隐喻林黛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稻香村(杏林在望)题:\"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以\"浣葛\"、\"采芹\"体现农家风情,展示稻香村的田园美景:春天来了,融雪漫过洗涤葛布的地方,浓郁的芬芳像一把大伞护着在水边采芹的人。喻指李纨与世无争的个性。

为蘅芜苑题:\"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化用了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意思是初生的豆蔻花卷入嫩叶之中,娇软的酴醿花在梦中也睡得很香甜。喻指薛宝钗的雍容富贵。

贾宝玉在118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中叹而自吟:

内典语中无佛性

金丹法外有仙丹

意思是人有无佛性,要看内心的顿悟;是否成仙得道,未必依靠炼丹。

林黛玉在26回中因担心贾宝玉被薛蟠约出一夜未归,去看他时恰巧薛宝钗来过,怡红院的丫头闹气未开门。多心的林黛玉便悲戚自吟:

花魂点点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花儿失去了灵性也就没精打采,鸟儿从睡梦中惊醒也不忍相看。足见黛玉是何等伤心?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由此可见端倪。

28回中,宝黛二人又闹了别扭,黛玉便独自去葬花道:\"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宝玉追随至山坡上听到后,不由得大放悲声。

89回黛玉对镜自怜:\"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其书房有联:\"绿窗日月在,青史古人空\"。该章回还有一联专夸黛玉:\"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98回黛玉还泪而逝后,作者亦为之题写挽联:\"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些关于林黛玉的对联,将她有才华却又时时感伤自己的特点很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即景联对\"类对联

《红楼梦》中的\"即景联句\"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场景。

一是50回\"芦雪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青灯谜\"中,红楼女儿在白雪皑皑的芦雪亭内,大朵快颐地烤鹿肉吃,凤姐赶来凑在一块分享美味,在李纨的提议下,于是,凤姐启句:\"一夜北风紧\",李纨便对出:\"开门雪尚飘\"。

接着,香菱、探春、李绮、李纹、湘云、宝琴、黛玉、宝玉、宝钗等纷纷加入,即景应对,在一共对出35对后,便以宝玉联对落第为由,罚他去栊翠庵折梅,后又安排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限字序作\"红梅花\"诗。

这场\"即景联对\"中,最有名的便是李绮的上联:葭动灰飞管,李纹的下联:阳回斗转杓。很好的点出红楼儿女青春年少玩得不亦乐乎的时间正是冬至时节。

二是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林黛玉、史湘云在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中秋之夜后,悄悄去到近水赏月更妙的凹晶馆,以\"十三元\"为韵连句结对。

黛玉启句\"三五中秋夕\",湘云回复\"清游拟上元\"。二人你来我往共对出22对时,最有名的对联\"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即呼之而出。

也在清池下赏月的妙玉转过身来,邀二人去栊翠庵品茶,还续完黛云湘云未了之联,终成\"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由此等等,不再一一赘述。

可见,《红楼梦》中名目繁多的对联,不仅包罗万象,而且寓意深远。既有通达的人生哲理、做人准则的训导,全书创作手法的提醒;也有红楼人物的个性、命运暗示,作者怡情于山水间向往与世无争的生活透露,创作红楼主题的点化等等……

总而言之,《红楼梦》中的对联,是全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