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囚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张濠带着禁军追上朱楷的时候,看到朱楷正在和一家饭馆前大声喝骂呢。“黑店!你们就是黑店!特娘的菜里有虫子,还说是给我添肉吃?还想给我要钱?”
朱楷站在一家破碎的饭店门口,指着饭馆瑟瑟发抖的老板厉声呵斥着:“我堂堂韩国公公子,你们就是这么招待贵客的吗?”
呵斥完饭店老板,朱楷又冲着毛镶喊道:
“李祐,你就是这么砸店的吗?”
“……”
毛镶:好吧,我成了李祐。
但毛镶却很配合:“好嘞祺少爷,我这就把店一把火烧了!”说完毛镶就冲着蒋瓛喊道:“狗子,这厮欺负咱们少爷,让他们知道,咱韩国公府的少爷,不是那么容易被欺负的!”
“砸了!砸了!”一伙人冲上去,把已经砸过的店又砸了一遍,围观的百姓隔着十米远,看着一家好端端的店被砸,却没有任何人敢上前。
等朱楷他们走远了,百姓们才议论纷纷。
“那李老三又坑人了……这下踢到铁板上了,竟然是韩国公府的公子,那可是咱陛下的第一军师啊。”
“要我说,他们就该!谁让他们店老是坑人的?”
“什么该啊,咱老百姓做个买卖容易吗?不缺斤短两怎么养家糊口?菜里有虫子……那说明菜新鲜呐。”
百姓们议论纷纷‘李祺’毁誉参半,但传到言官耳朵里,那就是李祺等人仗势欺人了啊。
不过,这都是李祺和李祐的锅,和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二皇子殿下有什么关系呢?
……
应天府内,马秀英看着张濠给寄过来的信,脸上露出笑容。
炫耀的对朱元璋说道:“咱家楷儿,真是长大了啊,出一趟门果然长大了啊。”
“保护百姓,惩治劣绅、奸商,给百姓送去一片青天呐。”
马秀英把张濠给写的信翻来覆去的看,看完以后才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过信后,脸上也露出很欣慰的笑容道:“楷儿心里是有百姓的,在他殿里的侍女和太监,就没有想离开的,咱楷儿不欺负人,也真对百姓好。”
“是啊。”
马秀英很是欣慰,又有些难过。
楷儿出了一趟门,就成长那么多,以后……还是那个小兔崽子楷儿吗?
恐怕,他也不会一直黏着自己了吧?
想到朱楷长大了,马秀英心里就一阵唏嘘……
……
朱楷从应天出发,一路向西,来到湖广境内,距离长沙郡越来越近,朱楷的心情也越发迫切。
这一路上走来,蓝玉、李琪、李祐、常茂等人,恶名远扬,臭名昭著。
如果不是二皇子殿下英明神武,一心为民,恐怕百姓就会被那些人欺负死。
在官道的路边摊上,吃了碗豆腐脑后,朱楷对那位颇有姿色的寡妇喊道:“婆娘,我叫李祐,你可以到应天府去找咱,看你肩宽屁股大,一定能给咱生个儿子!”
那婆娘也是大胆:“过继的你要不要?咱有俩儿子呢?”
“可以啊,一个叫李棡、一个叫李樉……多好!但还是咱亲生的好不是?”
朱楷贼兮兮的笑着,那模样别提多贱,引的在旁边吃豆腐脑的食客哈哈大笑。
“呸!”
婆娘啐了一口,“现在就生,就知道嘴上耍,你倒是干呐?”
旁边有个袒胸露肚的汉子喊道:
“人家李公子着急赶路,我看你想生孩子世家,馋人家公子身子是真!你要真想生娃,咱来帮你!”
“去你大爷的,敢占我便宜?”
朱楷说着就自己冲上去,和四五个食客打起来,毛镶蒋瓛等人都没过去凑热闹。
这是李祐在打人,和我们‘楷哥’有什么关系?
另外一点就是,在处理这种普通百姓事情的时候,朱楷一般情况下不会让毛镶等人动手,他更喜欢自己亲自上,在应天府是这样,离开应天府也应该如此。
打完以后,看着地上躺着的几位食客,朱楷啐了一口痰,摸了摸刚刚被打了一拳的脸,忍不住又踹了一脚:“你们几个狗曰的,下手还挺黑!”
“记住了,打你们的人,是韩国公府,李祐!”
说完,朱楷便带着人转身离开。
留下卖豆腐花的寡妇哈哈大笑道:“你们几个,连人家小公子都打不过啊,中看不中用的玩意,赶紧给钱!不给钱我就去应天府,让李公子把你们都收拾了的。”
……
长沙郡外,朱标迎着寒风等候朱楷,时不时的踮起脚尖远眺,迫切的等待着。
好久没见那竖子了,不知道又壮了多少。
寒风虽冷,但朱标的心却是火热。
随行的官员,也立在寒风中,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和朱标的迫切可不一样,反而对朱标的行为非常不满。
他们,不希望朱标来等二皇子啊。
毕竟,朱标是太子,他要有自己的威严,不少官员远在湖广,虽然没有在应天,但他们却听到不少消息,说朱楷枯恶不悛,仗着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宠溺,在应天无恶不作,弄得天怒人怨。
这样的人,朱标应该做好长兄的责任,好好地教训朱楷才是,怎么可以这大冷天的在外面站着等着呢?
而且,这一等直接等了一个多时辰,这些官员们也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可是,朱标根本没想他们作何感受,甚至都没有去在乎。
赵庸站在最前面,他对朱楷的怨念是最大的,之前在应天赵庸和朱楷打交道不多,和朱标也只是在工作上有点交集,所以了解的并不深刻。
可是,来到湖广以后,赵庸发现……朱楷对朱标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朱标处理公务的时候,一般的小事还行,朱标和赵庸能商量着来,可在某些关键性的决策上,朱标根本听不进去意见,经常把“我二弟说”、“我二弟说”挂在嘴边,并且非常独断,宁可信朱楷的,也不会听臣子的意见。
无论赵庸如何辩解,朱标都不同意,一心按照朱楷的思维方式走。
这让赵庸很是郁闷。
你二弟这么厉害,那你当什么太子啊?
直接让朱楷当不是更好?
你那么相信朱楷,让朱楷来辅佐你不就好了?还让我来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