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6章 新的开始【2 / 2】

林海听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菲想着想着,甜蜜的笑了。

李延摇摇头:“气质?气质是什么?拒绝球迷的签名请求?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在场上攻击裁判?推搡对手?球星之所以被称为‘球星’,只是因为他们在足球场上比别人更出色而已,不代表他们在场外也可以盛气凌人,高人一等。我倒是很喜欢他们俩人现在的样子,两个普通的大男孩。想想中国某些所谓‘球星’,哼!”

李永乐早晨一如既往的晨跑锻炼,平时他都是到学校的体育场中跑圈,但这回他却决定在校外去跑跑,换个环境。

那人把老板找的钱放进兜里,然后瞟了眼体坛的头版新闻。

李永乐就那样定定的站在人群中,看着他眼前的那份报纸,看着那份报纸上的一个人。

张俊松了口气,但杨攀紧接着又问:“俱乐部的球员宿舍?在哪里?”

当整个国内都还在为两个突然出现的中国留洋球员而疯狂时,两个当事人已经开始新的一天的训练了。邱素辉趁训练间隙将张俊和杨攀叫到了一边:“你们要搬家了。”

可以想象,在竞争对手都苦于没有更多的新闻素材时,《体坛周报》的这一期会在读者以及同行中引起怎样的反响。光是总社一天到晚就没有停过——都是要求加印,或者直接出一个张俊和杨攀的号外———的电话就可见一般了。

沃伦达姆与很多荷兰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名字后面都带一个“dam”,比如“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鹿特丹(rotterdam)”……“dam”本身是堤坝的意思,因为荷兰大部分地方均低于水平线,故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建筑堤坝,以防水患。有堤坝自然有水道,这个“dam”便也表明了沃伦达姆这个地方的特点,水道多。很多建筑物都建在水道旁边,坐在船上就能游览一个地方了。沃伦达姆是一个海滨城市,能看见荷兰人民围海造田的成果,这一地区河流交错,风车林立,房屋以19世纪时期的小楼居多,风光迷人,由于靠海,捕鱼业也很发达,民风淳朴。

……

“球员宿舍?那……王伯怎么办?”张俊问道。

“……两个小将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过全国高中生足球联赛,并带领所在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冠军,应该算作我国的中学生联赛中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成功的职业球员了吧……”

三个人都笑了,掩盖了一丝分别的忧愁。

“早读不读英语,看什么报纸?”梁柯有些生气,他瞟了眼报纸,“体坛周报?嗯,中国少年扬威……”他没有再读下去了,而那个低头等待着班主任训斥的学生没有听见老师的声音,奇怪的抬起头来,却发现身边没有了梁柯的身影。

汪华看看李延乐呵呵地挂了电话,“你很高兴,很久没见你这么如此了。”

“下回我带黄书来得了,看他看不看……”两个人窃窃私语。

邱素辉点点头:“这是我和主教练商量后的结果,你们现在还想有更大发展的话,就必须先彻底解决语言问题和独立生活问题。在王先生家里居住,用的都是汉语,这很不利于你们熟练掌握荷兰语,要知道翻译相当于你们的拐杖,在球场上,如果总也扔不掉拐杖,那么你们便永远无法真正的跑起来。有时候,必须用强行的手段。另外,让你们住进俱乐部的球员宿舍,也是为了保护你们。你们现在是名人了,中国国内肯定炸了锅,以后你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点了。”

汪华在一旁看着这场面,对身边的李延说道:“你说他们能成为球星吗?别人来送行,都要一一道谢,邻居们看上去也只是把他们当成了一般人而已,一点球星的气质都没有……”

梁柯站在办公室门口,门关着,他也不想掏钥匙去开门,因为那要耽误时间,耽误他看报纸的时间。

“那么明天训练结束后,就去搬家吧。我已经提前通知王先生了。”

“买?齐伟,你要是买得到,我服了你!”一个同事扭过头搭了个腔,又马上把目光放到了报纸上。

听说两位球员要走了,附近的人都过来送行,帮忙,场面一时很是热闹。

苏菲仿佛看得见张俊在进球后的祝福:“生日快乐,苏菲!”

最后一个包也被放上了车,终于搬完了,其实两人的东西没有多少,只是邻居们的热情让他们停了又停。

“……现在他们在万里之遥的荷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足球生涯,沃伦达姆的主教练阿德里安塞介绍张俊和杨攀是两个非常勤奋的球员。他们一开始在青年队接受训练,青年队的教练莱斯对两个小球员大加赞赏,认为他们的前途无可限量,假以时日,我们定将在最高水平的欧洲赛场看见他们的身影……”

齐伟刚到台里,就看见同事在争夺一份报纸。他凑上去,“什么东西,让我看看?嗨,体坛啊,争什么争?自己买去就是了。”

苏菲捧着一份还散发着墨香的《体坛周报》,看着上面的照片,这是自从张俊走后她第一次看见张俊的样子。脸更黑了,身体似乎也真的强壮了一些,从他腿上的肌肉可以看得出来。光一张照片苏菲在教室中足足看了半个小时,台上老师讲的什么她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齐伟扭头看去,见王健翔走了进来,手里也拿着一份体坛。“本来不打算买的,结果,让我看见了这个。”健翔把报纸交给齐伟。

就在国内体育媒体都只能用一句话新闻或者比赛简报的形式来报道此“惊天大新闻”时,李延所在的《体坛周报》却用了两个对开版作了一个张俊和杨攀的专题报道。以“荷兰沃伦达姆一线记者李延,特约记者汪华”的名义,把他们参加的两场比赛,在青年队训练过程,闪电签约,在沃伦达姆的日子,以及人物专访,两人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经历都详细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会在你每年生日的时候为你献上这份生日礼物。”

……

当李延在电脑前看着阎伟从国内发过来的调查资料吓了一跳,他看见了一个现在已经开始迅速窜红的名字——卡卡,巴西国家队的卡卡,圣保罗的卡卡,他竟然和张俊是高中队友!天哪!李延在心中叹道,那是怎样一支球队啊!他还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资料,不过一张报纸融下那么多东西,他打算在随后的足球周刊中再详细写出来,那样估计又会引起国内足球的一次地震吧?李延笑了起来。怎么感觉有些阴谋家的感觉了?

“没有了。”

“报纸给你了,你仔细看看吧,里面还有。”王健翔挥挥手,走向他的办公室。

苏菲把头埋了下去,她不想让人看见她流泪的样子。自己从几天前就开始不安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了,张俊还记得她的生日,尽管在万里之遥的荷兰,他和她的心也还是在一起的。

邱素辉指指树林后面一排隐约露出红色房顶的平房说:“那里,出了训练场大门,向右拐,走五十米,看见一个路口再向里面拐,就到了。那里主要是给外地来的球员们住的,不过并没有多少人住,大家很多人都是本地附近的,所以房子富裕,你们可以随便挑。顺便说一句,科泽尔和奥楚都住在那里。”

李延这期专题传到国内,可想而知会引起怎样的轰动。由于此前阿德里安塞一直对新闻媒体封锁消息,致使国内媒体几乎以为张俊和杨攀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还没搞清楚状况呢,就在荷兰上演了中国留洋球员的第一个帽子戏法。实力强大如cctv5都只能在中午的体坛快讯中用一个足球代替了进球画面,播音员几乎是照着这一期的体坛周报念的新闻。这个时候,cctv5正在和荷兰方面紧急商谈购买荷兰方面有关两人进球画面的事情。争取能在下午18:30的体育新闻中放出来满足全国观众的要求——这段时间,cctv5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全是询问为什么没有进球画面的电话。

“这是?”齐伟看着健翔。

星期一,早上七点,一份份还散发着墨香的《体坛周报》在各个省会已经上了报摊。

北京的早晨空气要好过其他时候,早锻炼的人也特别多。李永乐把mp3戴上,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了他一天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