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袍染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点意思,没想到来了没几天,就见到有人凝聚文心!这东都果然是不一般,不是穷乡僻壤能够比拟的。”
这是当年太祖定鼎,邀请天下隐士后依诺而建,名为林坛文殿,内有明伦堂。
一时间,人心各异。
老人走到窗前,眼芒一动,朝天上看去,看到一道无形气柱冲天而起。
邱言身上文气喷涌,辐射周围,让不少人心生感悟,就像是在听两位陈先生讲学时的感受。
……
如今,在这天理阁内,张华章和甄知佐所选择的两人,面对面的辩论,胜负已分。
不过,皇帝虽去,皇宫依旧,在皇宫东北,特地开辟出一片,给大儒论道、讲学。
“老爷,孙小姐回来了,吵着要见您。”
文心的凝聚,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待到魂中的记忆流转,深入心中,许多从前没能理解的疑问,自然而然的豁然开朗,身心通透。
“嗯?”
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几声惊呼——
本该无形的气柱,在有些人的眼中,却无所遁形,被轻而易举的捕捉。
随后,威严的声音传了过来:“还不安心读书,一点动静都能引得你分神,如何能成大器?”
文心凝聚的瞬间,学识、记忆流转,会泄露出来,辐射四周。
“哎,三叔,别打了,我知错了。”
这老人穿着朴素,衣服还打着补丁,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本书,他趴在上面,将脸贴在书上,瞪着浑浊的老眼,仔仔细细的看着一列列文字。
此人白须挺立、根根如针,身材魁梧,穿着深色大氅,仿佛沙场虎将,但身上并无凶煞之气,反而萦绕着异样文思。
内城。
文人行事,有时重一个意气,何况邱言已经成就文心,他的这个文心,并未受到理宗影响。
归根结底,一个学派能否发展壮大,绵延后世,不光学说本身要言之有物,更要后继有人,有弟子、再传弟子、徒子徒孙去反复钻研,延伸到方方面面,好像一根树干,分出千百树枝,才能形成绿荫,万古长青。
城中央,皇城。
“知佐,你带邱公子去明伦堂,我将这里的事处理后,就赶过去。”张华章顺势吩咐,他作为主事人,虽对寒门有着偏见,但也知道凝了文心意味着什么,自是大局为重,要挽回印象。
高下立判!
没过多久,兵卒将文书递了回来,他便收回目光,道了声谢,接过文书后,就迈开步子,大步流星的入城,行走间流露出一股豪迈气势。
见他甩动衣衫,旁人才回过神来,此时已没有几人还在意论道了,在他们看来,如何将这名成就了文心的学子留在书院,才是当务之急。
城外,春秋书院。
听着几个称呼,甄知佐循声看去,入目的是名身着深衣的矍铄老人。
文心,也就是性修的道心、命修的拳意,代表的是一个人对道路方向的领悟、理解,不是轻易就能拥有的,经历、思考、沉淀,缺一不可,而且还需一些运道,等待契机。
“师尊,您怎么来了!”
其他人倒也识趣,让开一条路。
如果说邱言的言论,还不足以驳倒贺书长的话,那他成就文心的这件事,也足以证明,在识人一项上,张华章不如甄知佐。
“薇儿回来了?”听到此言,老人眉头舒展,“让她过来吧。”说着,他将心头思绪暂抛一旁。
时人就有“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之说,根源就在于此。
外城,千书斋。
他话音刚落,就有根戒尺敲了下来,落肉清脆,疼的此人呲牙咧嘴。
贺书长面色连变,从容和淡定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木色,眼眸中流露妒忌和失落。
……
所以,但凡有人成就文心,都会受到两陈重视,予以重托,如那张华章就是其中之一,能执掌书院,做主事人。而他之所以看重贺书长,就是认为贺书长三年之内,定能成就自己的文心,让理宗再添一将。
正被守城兵卒查看文书的白衣儒生浑身一颤,抬头后看,同样看到了那道气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