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袍染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宛的话看似平常,但扣住了“礼”和“恩”两个点,暗指邱言不去马家谢恩,却来韩家的宴席攀附,有改换门楣的味道。
“行了,别站着了,都坐下吧。”韩卓说着,对身边仆从吩咐道,“告诉老李,就说人齐了,可以开席了。”
赵元点了点头:“不错,我同族的兄长,如今正在理宗书院中求学,那日论道也在县城,所以我能提前知悉这件事情。那日驳倒贺书长的,正是个名叫邱言的书生,听说并不是理宗书院的门生,不过最后惊动了小陈先生!小陈先生亲自出面,要招收他做衣钵传人,却被其人拒绝,最后翩然而去。”
场面顿时静了下来。
就连韩卓的面色都难看许多,觉得马宛看不透局势,不给自己面子,有些不识抬举了。
听了这话,张应潮和刘锦面色微变,他两人是从江南来的,知道贺书长的名声和才学。
他这次摆席,本就是为了留些善缘,如今朝堂斗争越发激烈,隐隐有了党争的趋势,他所处的派别正处于下风,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今日在座的,都是有才之人,而且身具功名,日后说不定能金榜题名,成为棋子,不然的话,他一正五品的官员,何必和一群举子同桌共饮?
与韩卓坐成一桌的,除了邱言见过的张应潮两人外,还有另外三人。
先不说邱言是不是靠着马阳才考上解元,可马家人说出这样的话,传了出去,就会有邱言知恩不报的说法流传,于名声不利。
雅阁中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邱言摇摇头,接着看向马宛,说出一番话来:“马公子,你与我之间应该有些误会,我受马老相国的恩惠,自当回报,但并不因此就低你一等,你若对邱某有不满和成见,可以直说,不要打着马家的名头!传了出去,别人还要说马家的不是!”
邱言和韩薇儿一到地方,就被韩家的仆从迎了进去,来到一间雅阁。
就在这时。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这马宛怎么突然间对我有了这么大敌意?之前在韩府中感到的敌意,应该就是源于此人了。嗯?他在看韩薇儿?莫非是争风吃醋的戏码?那还真是无妄之灾,不过,明日我就要去马府拜访,正好将事情说清楚,省的拖拖拉拉的徒增不快,还要牵扯时间和精力。”
邱言与马府的关系不一般,马府又不像韩府这样,派人过去邀请,所以邱言登门时少不得要备些薄礼,可若连住店的盘缠都不够,要变卖字画,自是囊中羞涩,没能及时拜访也算正常,不然就有投奔的嫌疑。
邱言心中一动,顺势起身,说了些谢罪和感谢话,大意就是劳烦一桌人相侯之类的,相互恭维,也算人际往来,况且韩卓的这桌宴席,本就有施恩、招揽和拉拢的意思。
马宛的敌意当然逃不过邱言的感知。
前朝大齐全盛时,兵锋所指无往不利,曾让西域百国来朝,中原的平民到了那里,都能做人上人,也引了些人迁徙过去,这李青显然是当初那些人的后裔。
说话的赫然是那位马家孙少爷,马宛。
他这话已不再是暗讽,而是明着指责、侮辱了,邱言的脸色登时就冷了下来,眼中露出流露丝丝寒芒。
“理宗?邱言?我想起来了!”
他的声音不高,正好能让邱言听到。
韩卓笑着说着,像是在让自家晚辈、远亲相互熟悉一样。
两人先是惊讶,跟着联想赵元话语,心中又是一惊,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到了邱言身上。
“二叔,你是不知道邱兄如今的窘况,我听他的长随说,他们一路北上,花费不小,现在连住店的钱都没了,要拿字画变卖。”
其中一人正是那马宛,此人见到邱言后,面色阴沉,眼中流露出恨意,目光扫过邱言和韩薇儿,泛着寒光。
通过韩卓刚才的介绍,邱言知道此人名为李青,竟是从西域而来。
当然了,张应潮的事情,也让对方寒了心,韩卓开宴,也是为了弥补。
“哦?还有这事?”韩卓做出一副意外的模样,语重心长的对邱言道,“君子不轻受人恩,想来邱贤侄是不愿受人馈赠,这才要变卖字画,不过贤侄的字,字字神韵,可谓一宝,岂能轻易流落在外……”说着,他就要唤来仆从,寻去书斋。
至于邱言,韩卓虽有欣赏,但也有限,刚才出言相助,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他没有想到,邱言竟能惊动小陈先生,此事若为真,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马宛暗指邱言知恩不报,而韩卓却说邱言不愿“轻受人恩”,是因“受则难忘”,既是解围,又是表明态度,同时卖给邱言一个人情,一举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