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21章 顺其天性,吾不如老农【1 / 2】

战袍染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爱卿检察百官,何以有这等疏忽?”梁国主摇摇头,语含责备,“若非大司农一番话,孤王几乎要被蒙蔽过去!”

邱言竟从里面察觉到熟悉的气息——

正当邱言惊讶之时,却有一个声音从不远处传了过来。

对想要有所作为的国君来说,一两年的乱局,并非不能接受。

邱言则是身躯微颤,缠绕周身的阴冷气息有了消散的趋势,但他并未多想。

梁国主面露诧异,刚才邱言曾指着缸中稻,提及移栽义理稻的事,但梁国主并未反应过来,现在听闻此稻先前奄奄一息,如今却生机盎然,立刻意识到了关键。

“哦?”梁国主一愣,“果决?仁政?”

劝谏一意孤行的君主,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吃力不讨好,性命只在别人一念间。直言他人过错,本让人难以忍受,普通人尚且听不进去,更何况是掌握权柄的君主?

“这大司农竟有这等心思?”

众臣的惊讶,丝毫没有影响到邱言,他说了些官府干涉农事的例子后,话锋一转:“臣听了这些,却是思量起来,农人本来忙于劳作,尚且没有空闲,现在被官吏们这么指使,不仅地没种好,连生活都安定不下来,日日困顿疲惫……”

后面的话,邱言没能听清,因为随着梁国主的这话一说,邱言忽的通体一震,萦绕身边的阴冷气息轰然破碎,随后神魂飘荡脱笼而出!

秩序之力!

待邱言坐下,梁国主又道:“御史大夫何在?”

收敛心神,邱言又道:“臣见他说的有理,心里就信了几分,问起义理稻失败的缘由,老农便说大王的好意他们都明白,但胥吏却仗着大王的威名发号施令,官吏看似爱护百姓,却因不明农时,反而带来了灾祸。”

这也是梁主不懂种地,但邱言自然不能直说,而是道:“大王为确保收成,令官吏监督,这些官员每日都差人督促农人耕田,逼他们播种,提醒他们尽早收割,有时候不管农忙与否,突然将百姓聚集起来训话,有时候让农人停下农活,为官差准备饭食……”

不过,若能在避免混乱的前提下达成目标,自然更为理想。

邱言早就有所准备,闻言便道:“大王所言正是关键,臣也提出了疑问,谁知老农却说自己并没有多大本事,能栽树皆活,是顺应了草木庄稼的生长规律,发挥了其本性。”

顿时,周围景象如水墨画般渐渐远去。

说到这里,邱言直视梁国主,吐出八个字——

神魂飘起,很快穿过宫殿穹顶,一路向上,他低头看去,入目的是迅速变小的梁国国都,而后视野扩大,没过多久,整个梁国的土地呈现出来。

“正是如此,”邱言也不啰嗦,“臣与那老农交谈,听他说了件事,才领悟了此法。”他这话里隐藏了些许内容。

轰!轰!轰!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下,想了想才道:“不过,不能再让官吏逼迫了,这样,派人将这老农之法张于告示,让庶民知晓,使他自行安排农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臣有罪!”那老人倒也干脆,直接低头认错。

邱言能够理解梁国主的心情,在他看来,移栽了产量更大的义理稻,结果农民没有种出来不说,最后还都造反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这些事,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邱言借着神魂意念,收集来的信息。

“哦?你有何法?”听了这话,梁国主突然忐忑起来,害怕成了管、曹之主,却又不甘心让宋、陈专美于前,至于那卫、郑,虽也曾强盛,现在却都是弱国,梁主不想与之为伍。

有实物为证,当然更有说服力,这话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梁国主从中发现了问题:“照你这么说,这老农也算有可取之处,可既然擅长栽种,为何会栽不活义理稻?”

“爱卿不妨直说!”平息了一下心情,梁国主问道,心中的好奇之意越发浓郁。

仿佛是看穿了的梁国主的想法,邱言继续道:“臣听闻宋、陈两国移栽义理稻,当年丰收,人皆称两公之贤;卫、郑两国混乱三年,如今平息,仓禀大丰,人言卫侯、郑伯有远见;管、曹两国礼崩至今,世人谓之亡国之君。以大王之能,当可为卫侯、郑伯之评,但臣却有心令大王功比宋陈。”

梁国主看着几口大缸,沉默了一下,然后道:“大司农先请入座。”

“孤王准你戴罪立功,”梁国主没有轻易定罪,这老人身为三公之一,与九卿不同,背后世家之势,“眼下当务之急,是平息骚乱,既然大司农的法子有效,不妨推广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