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时月压根没想到,就在他在鹤鸣山上转悠时,灌木丛中有一双眼睛盯着他呢。
那人三十多岁,身材矮小健壮。见秦时月下山后,他迅步回到鹤鸣寺,向老僧行过礼,然后咿咿呀呀地说了一通。
老和尚对他摇摇手说:“知道了,没事。等下晚饭你就下点面条吧,咱师徒俩随便吃点算了。明天你再带我上甑山采草药去吧。”
那年轻和尚支着耳朵神情专注地看着老和尚的嘴唇和比划,脸上露出愉快的笑容,开始鸡啄米似地点头,一迭连声地“啊啊”应着。
哑巴耳聋,所以只能察颜观色,凭人的神态和动作来揣测人家的意图。
有人说这是造物主特意设计好的。要不如果他听到别人在诬陷他,他又无法用嘴进行反驳,岂不是要气死?所以,为了保护哑巴,就得让他聋着。
这个说法有趣,也体现了人性温暖的一面,也反过来说明了一点:对于背后的嚼舌攻讦、造谣生事,很多人都是深恶痛绝的。
原来,这哑和尚就是那甑山上的哑巴,发现昏迷中的方义云,送鱼给燕自立的那个哑巴。
有一次,鹤鸣寺的老和尚到甑山采药迷路,幸亏遇上这哑巴,将他接回茅棚过了一夜,第二天还送他下山。
一来二去,两人交往多了,哑巴就开始走进鹤鸣寺,帮助老和尚挑水劈柴、洒扫做饭,里里外外忙得很勤。
老和尚正需要这样的帮手,便让他住下来,教他念经打坐。每过几个月,两人就结伴上一次甑山,采药,办山珍,相处甚是和谐。
白天秦时月离开鹤鸣寺时,哑和尚正好从街上买了香烛回来,所以尾随着跟了些路,方才回转。
时月虽有警觉,几次回头,但因林密光线暗,灌木又多,所以没有发现尾随的哑巴,但感觉还是不安全,所以也就快速离去,直到遇见防空洞前的工人,才放心停下来闲聊。
子夜,秦时月想着白天在鹤鸣寺里的转悠,一时也找不出个破绽,想那河野如果真去了宵箕泉那边的大山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自己一个人追踪前去,也不过大海捞针,很难有所发现。
想着想着累了,直打哈欠,便打算休息。睡前,他打了一套闭目师父所传的云拳。
这套拳从张三丰“十三势软手”演化而来,全程用意不用力,看似盲人摸象,实质对疏筋通络有奇效。
时月初练时,动作比较僵硬,身上也放松不了多少,并且还会顾此失彼,但随着每天早中晚三次不间断的练习,他觉得全身越来越松,各种打通经脉的现象也纷纷出现。
起初只是打嗝,出矢气,后来就有经络的跳动和冷热酸麻胀等各种反应,再后来行拳时,只要做个起势,肩、胯、腰一放松,浑身关节和骨骼就会“格格”作响,此伏彼起,连绵不绝。
行拳时,弸捋挤按、采挒肘靠、牵拉勾挂、进退迎送时,掌臂常有一种奇妙的膨胀感、收缩感、温热感。
更奇妙的是,最近几天起,四肢常会出现过电一般的热流,刹那间出现,刹那间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却又妙趣无穷,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
初七日,上班了,一些单位纷纷鸣放鞭炮,秦时月便去了趟省城。先去西湖边葛岭下的长官官邸走了一趟,送了一袋上次买的土特产,再去了省城图书馆。
这一查,可把自己吓了一跳。这金台啊,果真如母亲所说,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屹立于中华武林巅峰的人物。
金台为北宋稠州(秦始皇建县时称乌伤)佛堂金庄人,从小跟寺院里的蛋子僧学艺,后又浪迹江湖,得到田七等人的传授,艺成后为父报仇,力挫72座擂台,打遍天下无敌手,成为“天朝第一拳师”,有“天下拳王”之称。
武林中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之说,将金台奉为古今拳师第一人,可见金台在中华武林当中的至尊地位。
金台之名,不光是因为他个人武功的登峰造极,还有他的师承和所传脉络,都十分有名。
金台的徒弟有周侗、林冲、武松、卢俊义。鲁智深也得到过他的指点。
他的师父蛋子僧,俗名谭宗芳。世人对他并不熟悉,但谭的徒弟或者徒孙,却甚是了得,好几个都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如二徒弟宗泽,系金台同乡。南宋抗金名将、三朝元老,能开两百斤宝弓,使120斤钢枪。
三徒弟周侗,因征西夏有功,被封为“天朝第一武师”,培养了许多高足。
四徒弟孙立。
五徒弟栾廷玉。
金台的师弟周侗,在师父谭宗芳过世后,又向金台学习武艺,所以两人的关系,既是师兄弟,又是师徒关系。
周侗收的弟子,几乎个个有名,他们是:岳飞、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汤怀、王贵、张显。武松、栾廷玉、孙立、黄信、鲁智深等人也得到过他的指点。
据金台弟子们口口相传,说金台晚年写了《拳法指津》这部着作,主要包括金台拳谱、金台拳论、谭宗芳拳论,金台弟子周侗、武松、鲁智深、燕青等人的功夫及拳论,实乃中华拳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华武林的至尊瑰宝。
其中金台与其师父所论,系金台亲手所着;金台弟子所论,由燕青补撰。
因此,这本指要,不仅囊括了金台的武术精华及其毕生武学心得,而且囊括了金台到燕青一脉徒子徒孙三代人的武学精华,代表了华夏武术的最高成就。
仅以《金台拳谱》为例。内含八卦拳、降妖拳、猴拳等拳法,以及各个招式的具体用法和练法。
而在《拳法指津》成书之前,《金台拳谱》曾单独刊传,但数量很少,且只有上述三种拳术的招式及用法简介,没有详细的心法和练法。
《拳法指津》的第二项成就是禅学。金台自幼学武,进出禅门,与和尚交游甚密。晚年隐居,一生不近女色,禅学修为极高。而这又是日本人梦寐以求的宝贝。
日本人痴迷禅宗,而其禅宗又源自中国。
宋理宗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34岁的兰溪道隆禅师(俗姓冉,名莒章,重庆涪陵人),奉旨率领南宋僧团至日本弘法,后受邀在镰仓创建日本第一个禅宗道场——建长寺,任住持,全套引进了宋时禅林的建筑、清规、法语等,并开日本书法变法之先河。
后来,日本镰仓幕府的两代掌门人都皈依在道隆座下。这为日本人信奉禅宗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日本人信奉禅宗,还有非常重要的实证激励。
据日本史书记载,日本人正是依靠僧侣做法,两次依靠飓风击败东征的元军。他们坚信这是得到佛与菩萨保护的结果。
传说《拳法指津》的第三项成就是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造诣。
金台在隐居之后潜心授徒,也醉心于书法,一手行草书如刀枪起舞,骏马出征,比其徒孙岳飞还要高出一筹。
而岳武穆的书法,其潇洒雄劲,早已驰名书坛。
集上乘功夫、禅学和书法于一体的《拳法指津》,自然成为日本人梦寐以求的珍贵文化遗产,成为日本天皇朝思暮想的至尊宝物。
金台成名后因不堪奸臣侵扰,隐姓埋名,不知所终。而秦梦壶溪及云龙江两岸,又是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很适合高人隐居。故金台很有可能遁迹其中。
历史上,隐居秦梦者不乏先例,死后葬于秦梦的则更多,如三国的程普将军,南北朝十六国时的李重耳,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清代父子尚书董邦达、董诰等。
历史上这么多名士,无论生的死的,都想把自己留在这里,足见秦梦对他们的吸引力。
金台的老家稠州,与秦梦相去不远,中间仅隔了一个暨阳,步行也就几天的路程。如果是沿壶溪南下,那就更快了。
而相比于稠州和暨阳,秦梦的山更高,谷更深,林更密,更适合避难、隐居和修行。
换作秦时月是金台,换作任何一个需要清静的人,都会很愿意离开多事的家乡,来到云龙江边的深山里,与清风明月为伴。
而嗅觉极灵的日本人,自然就循味而来,想找到金台最后的隐居之地或墓葬,窃取其遗墨。
旧檀有《金台赞》相咏:
天下拳师名不虚,
七十二擂任驰驱。
艺成鬼慕仙人羡,
寤寐欲将宝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