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个衙役自知道高文是林进宝的外甥,大家都是吃公门饭的抬头不见低头见。韩隗让他们将高文拿下,自然不愿意。正为难间,见到这个中年文士,忙道:“小的们见过三老爷。”
“什么伍长,是韩班头。高文,实话告诉你,老子现在是皂班班头。你一个小小的捕快,见了我还不过来见礼?”韩隗一把推开两个手下,狠狠地盯着高文,神情又是恼恨又是得意。
“住口,混帐东西,这里可是衙门,休要再闹。”说完话,他突然一伸手将高文扶起。满面的微笑:“原来你就是李班头的外甥高文,听说你武艺高强。今日一见,果然是英俊听拔,不错,不错。”
他一笑,其他几个捕快也笑起来,笑得高文莫名其妙。
这一切,都是因为明英宗这次莽撞决策所至。
“呵呵,既然进了衙门,就好生做事,不要让你舅舅失望。李班头估计等得急了,去吧!”
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乃是明朝政治的一道分水岭,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官场政治生态,很多官场的游戏规则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彻底改写。
代宗皇帝登基是登基了,这人虽然年轻,可身体好象不太行,病得厉害,因病,到后来已经不能视事,这就给了朝中的有些有心人以可趁之机。
就在这个时候,衙门口走出来一个身着文吏青色袍子的高挺的中年人,喝道:“闹什么,大清早的。今日是县尊大老爷视事的第一天,惊扰了他,你们吃罪得起吗?”
在然后究竟如何了,也没多少人知道。只是奇怪,打仗的事情,你明英宗吩咐下去,让一个有经验的大将挂帅就是了。
作为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这次土木堡大战涉及到明朝中期以来君权受限的政治背景。
至少,高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关心了一小下。
高文今日穿着干净的青色箭袖衫,头上带着插着鸟毛的平顶帽,一边走,一边想着这件影响这未来将近两百年明朝历史的大事件。
高文心头一惊,立即知道此人正是黄威黄主薄,一作揖:“高文见过黄主薄。”
只是这个韩隗品行低劣不说,还很幼稚。
高文一笑,收回脚:“我倒是谁,原来是韩伍长,真巧啊!怎么,几日不见,韩伍长见了小弟是不是感觉分外亲切,来给高文开玩笑吗?”
高文:“黄主薄谬赞了,小子当不起。”
皇帝继位之后,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防守京城。
高文的七舅李进宝和黄威素来不和,两派之间有利益冲突。在黄威这种人心中只有派系,非友即敌,他才不会因为高文举止得体,长得帅而另眼相看呢!
县衙三班六房中,六房且不说了。三班中以快班权力最大,扮演着后世公安局、武警直队的角色。人员也多,且有自己的监狱,称之为班房。因此,并不在衙门里办公,而是衙门旁边的一条巷子里,地方颇大。
与此同时,身体自然而然的将涌来的力道一卸,然后一个反撞。
“哦,原来是韩班头。”高文呵呵一笑,随意地拱了下手,倒没有将韩隗放在心上。班头又不是官,大家都是胥吏,谁跟谁呀。再说,自己属于快班,和这小人又没有从属关系。
接下来,太上皇的生死且不说,对于新生的朱祁钰政权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剪除王振党羽,消除太上皇在朝廷的影响力。那么,中央和地方的人事大变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就在上个月,也先挟持太上皇攻破紫荆关,距离北京城只有一步之遥。于谦带领各地赶赴京城的勤王兵马,列阵九门之外,与也先瓦剌军大战。
高文:“没呢,等下午饭一道解决。对了,午间可以离开班房回家吃饭吗?”
若不是高文从小练习武艺,马步扎得极稳,说不好还真要被人撞得摔倒在地。
不过,心中还是微微一动。早就听说韩隗的舅舅黄威权势颇大,想不到竟然又如此能量,让一个民壮直接做了衙门里的班头,就好象后世提拔一个城管临时工为正科,还是关键岗位。
吃了如此败仗,加上掌管军队的勋贵团灭。英宗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斗争彻底落于下风,以至在以后,文官权力大张,甚至敢指着皇帝鼻子骂娘。
不过,高文在后世好歹也是在国家级大型出版社混了多年的人。那里因为是国企,说穿了就是个大衙门,办公室政治斗争很是激烈,黄威这种人也见得多了。
一时,京城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这种人平日里见了人,无论是敌是友,地位是高是低,都是一脸的笑容,让人有种如沐春风之感。可一旦想收拾你,那才是谋定而后动,手狠得很。
都正科级干部了,还玩在后面撞人的小孩儿把戏,也不怕场面上的人笑话。
这一点,也瞒不过高文。
其实,生年终有尽头,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皇帝驾崩,让太子继位就是了。问题是,景泰帝没有儿子,这皇位就空悬在高处。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重登皇位。
老天爷你真是的,既然让我穿越了,怎么给我这么一个身份。这个难度开得也太大了。
不是研究历史的人,一提起土木堡之变,也就大概知道明英宗因为受到太监王振的挟持,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吃了个大败仗,全军覆灭不说,连自己也做了瓦剌太师也先的俘虏。
明英宗九岁登基,因为年纪实在太小,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内阁三杨主政。三杨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士大夫和君王同治天下的传统,英宗皇帝少年登基,君权不障,被官员限制得厉害。即便太皇太后和三杨去世,君权也受到了百官极大的制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