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02章 论人脉的重要性【1 / 2】

衣山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先生,你可算回来了,石先生正在屋里等你呢!”回到客栈之后,小二笑嘻嘻地迎来。

在此之前,高文还得去拜见刁知县谢恩,这也是士林的规矩,算是正式拜师。

又道:“尔止,你的文章还算过得了眼,字里行间大有东南气韵,在这西北苦寒之地倒也难得,却不知道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高文忙装出一副汗颜模样:“段先生谬赞了,学生制艺也不过是三两年工夫,尚未摸到八股时文的门槛,又如何敢夸言府试一关必过?”

看样子,刁知县是提前给平凉府知府打了招呼,让那边放自己一马。如此看来,府试这一关算是过了。

自那日从刁知县那里回来之后,高文得段廪生之约,出门十余日,在周围几个县转了一圈,结交了平凉府几个还算过得眼的秀才,切磋八股制艺,准备迎接未来的童子试。

没办法,来考试的人实在太少,根本就不足额。只要能进考场,只要你不在卷子上写打油诗,也是能考中的,所谓拣到盘子里的都是菜。

只不过,相比起现代社会,这一法则在古代显得更加赤|裸,也更加残酷。

他若是看你顺眼了,就算你的文章写得臭不可闻,一样放你过关。否则,即便你是唐伯虎、徐文长,对不起,明年再来吧!

刁知县沉吟了片刻,鼻子里哼了一声,道:“区区一场府试又算得了什么,本官已经命人将尔止你的卷子誊录一份送去知府那里。知府若眼睛不瞎,自然识得其中妙处。”

他心中得意,又看了几眼,才发现不对,怎么人人有份,所有人都中了,难怪刚才的欢呼声这么热烈。

其实,不说古代,现代社会不也是如此。

庄浪县衙又破又小,后衙顿时挤满了人。

发了一通脾气,将一众考生打发掉之后,刁知县这才叫高文进去。

想到这节,高文一是感到幸运,二又觉得心中一寒。

说话间,一双绿豆小眼就炯炯有神地看过来。

明朝科举的童子试中,县试和府试非常不正规,不糊名,出题人、主考官是当地的正印官,且可以当场阅卷,直接决定录取与否。

最后,他笑了笑,说:“尔止你说不定可以试试,说不好你要成为我府的那根独苗。”

一旦名声起来了,进考场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

考试时间突然提前,对高文来说却是一件大好事。自己身上背负这件莫须有的大罪,多一天就多一份被人抓捕的危险,急需一个秀才功名防身。如果能够考个举人,自然是最好不过,举子那可是老爷,妥妥的迈入统治阶级,到时候,黄威一个小小的主薄又岂奈我何?

学习这种东西,你就得跟最优秀的人多接触带能有所提高。再说了,文人雅集,身份地位名气大者做东,还轮不到高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童生,乐得有免费吃住。

高文还没挨到跟前,前边就传来一阵欢呼:“中了中了。”

“中了。”

所谓大三元、小三元,乃是科场上的一个名词。大三元,就是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小三元,则是童子试中县试、府试、院子试第一。

又因为人实在太少,面子上须不好看。所以,上头的名字写得极大,如此才勉强将一张榜文占满。高文二字更是其大如牛卵,光彩夺目。

段廪生笑道:“尔止你也太谦虚了,这人谦虚是好的,却不能因此丧了志气。”

府中出台的这个政策不可谓不是善政,不过,段廪生说到这里是却是嗤之以鼻。说,这府衙还真是想在这科举考试上有所作为,但结果只怕是要让一众大人们失望了。别说应届的秀才,只怕就是那些考了几十年的往届秀才们也是一个也中不举。没办法,我府文教底子实在太薄,人才稀缺啊!

原来,明朝县试放榜的形式做圆圈状,第一名在正中,其他人则依照名次不同,组成大大小小环环相扣,从左到右的圆圈,形如箭靶子,因此又被称之为轮榜。

于是,高文在段廪生的带领下拜见了刁知县。

这次县城试,不出意料,高文得了头名。

这事也让高文心中一凛:在这封建社会,无论你做什么事,关键位置上得有人呀!因人成事,可不是一句虚言。

高文虽然满肚子都是状元八股文,可对这种文体依旧是半通不通,这却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觉自己的经义和文言文写作又有些须进步。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古代,有权有人脉真的很重要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