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雨果的这句话如果是说给记者听,估计一票人都要翻白眼了,因为这就等于没说,本来剧本就是昆汀写的,而雨果就是演员,他的这番话不就是大白话嘛。但是听在罗杰的耳朵里,或者说是对演技有所钻研的耳朵里,味道就不一样了。
雨果自然是知道罗杰的,因为当初“闻香识女人”上映时,罗杰的评论就是他印象之中第一个表示赞扬的,这也给了他很大的自信心,后来“辛德勒的名单”时,罗杰也是率先给出了满分一百分,给予了电影巨大的支持。
但是在独家采访时,时间相对宽裕一些,所以提问就会相对深度一些,不同媒体都有不同的侧重面,然后进入详细采访。这反而是让雨果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可以喝喝水,还可以吃一点饼干之类的东西垫垫肚子。
雨果再次意外地认真打量了一下罗杰,眼前的罗杰看起来就是一个和煦的老人,穿着一套深灰色西装,带着一副看起来好像是放大镜一样的方框眼镜,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开玩笑的模样。
罗杰提问时很是随意,但雨果却可以感受到他的认真,他仔细想了想,“我想,应该是昆汀创造了文森特这个角色,而我将文森特这个角色搬上了大屏幕。”
在观看完“低俗小说”之后,罗杰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说这部电影十分精彩,演员个人发挥空间也有限,大家对于电影整体来说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罗杰的想法,所以他才需要更多时间仔细回味一下这部创新的电影;但除此之外,罗杰却对于雨果的表演情有独钟。
这就让采访的动作变成了机械式循环,等到后面,雨果甚至都觉得大脑有些僵硬了,听到类似于“这次合作感想如何”的问题时,下意识就回答到“很愉快,很开心,剧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相处十分融洽”,这就好像是一个制式答案,已经深刻印在了雨果的脑海之中,只需要直接背诵出来就可以了。
雨果的一句调侃让罗杰轻笑了起来,他知道雨果这是在说电影的出色应该归功于导演,而雨果只是庞大剧组中的一份子而已,不同于雨果之前的作品,“低俗小说”是一部更加注重整体的作品,给予雨果发挥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罗杰呵呵地笑了笑,“不,我是在称赞你的表演。”
罗杰被雨果那简洁明了却又意味深长的回答直接就逗笑了,在他意识到之前,笑声就已经爆发出来了,“我比较好奇,关于文森特这个角色的塑造,有多少是昆汀的主意,又有多少是你的主意?”
雨果此时才真正体会到,那些参加电影节的人为什么总是喊累,采访出来的稿子也为什么都是千篇一律,不是他们太弱,也不是他们不想要回答出新意,而是同样的事情重复太多遍之后,大脑自然而然也就僵化了。
刚才雨果被记者、观众包围了近三十分钟,他还以为自己能够稍微休息一下了,却不想就听到了罗杰的这句话,这让雨果微微挑眉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我不记得我是导演来着,还是说……昆汀在字幕上出错了?”
当雨果看到罗杰-埃伯特时,十分意外,这位全美最具权势的影评人他自然是闻名遐迩了,但是雨果和罗杰却从来没有正式碰面过,事实上,演员和影评人能够共处的场合也屈指可数,因为影评人肩负的是批判、挑刺的职责,他们和演员、导演之间的关系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剑拔弩张,彼此见面不吵起来就已经是需要庆幸的了。
这种车轮式采访从下午的七点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二点半,雨果只是隐隐约约记得自己至少接受了一百五十个以上采访,甚至还要更多,他就连记者的面孔都已经模糊了,脑袋里只是一大堆官方式提问,不断在脑海里兜转着,让脑仁发疼。
不过独家专访的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更多时候都是一批接着一批的采访。而且让人很郁闷的是,这些媒体采访的往往都是同一批,也就说,雨果针对同一个问题要反复回答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遍。
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人和观众直接交流的场合,同时也是制片商、影评人、媒体人互相交流进行沟通的一个场合。在这里,电影人自然也会获得和影评人正面交流的机会,有时候其乐融融,有时候不欢而散,严重的时候拳脚相向也是不可避免的。
雨果的嘴角随即也勾勒起了笑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雨果在“低俗小说”之中的表演别树一帜,十分吸引眼球,无论是表现堪称出彩的塞缪尔、乌玛,还是依旧没有突破自身桎梏的布鲁斯,都比不上雨果来得亮眼。虽然说罗杰还是要再重新观看几遍这部电影,再进一步进行研究,但他对于雨果的表演确实是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结束了“低俗小说”的首映之后,剧组一行人就离开了电影宫,来到了马丁内斯酒店,在韦恩斯坦兄弟的安排下,开始接受媒体采访。这是雨果过去两年多时间里经历的最可怕一次媒体采访,或者说是最密集——密集到可怕。
这个问题才是罗杰过来找雨果的最重要原因。
“我想,我应该再去把这部电影反复翻看几遍,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罗杰没有去接雨果的话,没有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转移了话题,说完之后,也不等雨果回答,就礼貌地点了点头,“那我就不打扰你了,希望下一次我们还有机会好好交谈。”
但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电影节。
“干得好。”这是罗杰见到雨果时的第一句话,雨果身边还站着几名没有离开的记者,看到这一幕时,他们也都自觉地离开了。影评人和电影人之间没有什么八卦好挖的,因为一切都会在影评人撰写的评论问世之后一清二楚地呈现出来。
等四名记者离开之后,又是一批三名记者走进来,紧接着再是一批三名记者,展开车轮式的不间断采访。其中还会夹杂几家重要媒体的独家采访,独家采访反而是雨果可以稍微休息的时间。
果然,电影节这个平台确实是最为出彩的宣传舞台,如此车轮式的广撒网采访,估计全世界各国都知道“低俗小说”这部电影了。
罗杰因为雨果真诚的反应也笑了起来,“我现在明白了你当初为什么愿意接下这个剧本了。”当初雨果确定出演“低俗小说”时,整个舆论界都不看好,“纽约时报”甚至以“愚蠢”这样的极端词汇来形容雨果的选择,可是所有影评人都知道,是骡子是马,一切都还是要等出来溜达之后才能见分晓,很明显,这一次似乎又是雨果获胜了。
不同于和媒体人之间的关系,电影人和影评人之间更像是仇人,甚至可以说,许多时候,电影人是需要讨好影评人的,因为影评人的笔杆子往往比记者更具有威力。当然,也有像昆汀这样的例外,他的我行我素、他的特立独行,他的不愿妥协,也能够成为好莱坞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就如同罗杰出现时的突然一般,他离开时也没有任何预警,颇有一些“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风格。这倒是和罗杰的影评风格不谋而合——和他和煦、温和的外表不同,他的影评一直都带着一股子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辛辣。
罗杰离开之后,雨果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很快又有人走了上前,继续提问。事实上,接下来的时间雨果就连吃饭的空隙都没有了。
雨果立刻就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这对昆汀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罗杰这话似乎就意味着,他对于电影整体来说还是把握不准,他需要再仔细思考一下、斟酌一下,才能下笔撰写影评。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甚至还有装逼嫌疑,但这却是对演技认真研究、思考之后才能够得出的体悟。罗杰对此,深有感触。
剧组的所有成员被分派到不同的房间里坐下来,由于雨果是核心主角,所以他独自一个人占用了一个房间,左右的隔壁邻居分别是塞缪尔和昆汀。雨果才坐下来,就连水都来不及喝,就有四名记者涌了进来,分别代表四家不同媒体,直接就展开采访。
难怪雨果能够将文森特这个角色演绎得如此精彩,如果说两个月之前,雨果刚刚获得最佳男配角小金人之后,人们称赞雨果将会成为三十五岁以下演技派男演员的代表,罗杰还认为这只是媒体的刻意吹捧而已;那么现在,罗杰却愿意真正地相信这一点。
雨果的意思其实是在说,昆汀塑造了文森特这个角色,但只是根据故事情节勾勒出来的一个框架,而雨果则赋予了这个人物灵魂,然后他和昆汀一起合作将血肉补充完整。
“又”,罗杰想到了这个词汇,不由就笑得更加灿烂了,“不过我想,这一次的影评我估计不会那么快出来了,我需要再仔细想想。”
因为多名记者同时采访的话,基本上问题就是一个接着一个,而且他们的采访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是十到十五分钟,等他们采访完雨果还要继续下去采访塞缪尔,然后也是剧组成员一个接着一个,这就导致整体节奏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