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遂自刎。
李绍斌观对方军阵出动,未几,面色轻蔑之色,“李仁矩,真乃狗屁不通之辈。也罢,今日就叫他见识见识,我东川雄师是何等威武!”言罢,传下军令,迎击保宁军。
李绍斌决然道:“姚洪必降,尔等稍安勿躁。”
李绍斌终于坐不住,在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皱,却仍是不相信,姚洪竟然不降。
他这番做派,委实让人心头一紧,虽说李仁矩平日里也非易与之辈,任性偏颇,常有矜持之气,但总体还是颇为温和的,估摸着是为客将、客省使久了,注重儒雅风仪,今日这番架势,出人意料,与会众人,议论纷纷,各有猜测。
就在李仁矩大为不满,羞恼之际,有一人起身离座,抱拳谓之道:“大帅报国之心,可昭日月,闻听大帅一席话,我等莫不深感振奋,报效国家,此正用武之时。”这话让李仁矩心里微微好受了些,不过,此人接着说道:“然则,东川兵锐,李绍斌亦骁勇之辈,今其大举而来,必是准备充分、士气正盛之时。反观我军,虽将士奋发,然多未经战事,称不得精锐之士,仓皇与之交战,胜负难料……”
众人骤闻喝声,俱都一怔,停下话头,齐齐看向李仁矩。
天色渐明。
这马屁话简直一派胡言、狗屁不通,李绍斌却很受用,志得意满,却又偏偏一副并不在意尔等小事的神色。
李仁矩将众将神色看在眼里,见诸人皆正襟危坐,不再交头接耳,感觉大好,自认为这是军威已立的表现,他虽不长于军事,临战之前,主帅竖立威信的必要性,却还是知晓的。
一言以蔽之,敌强我弱。
千余将士,战至深夜,死伤殆尽,仍旧不肯向东川军屈服。间或有气力用尽者,相互搀扶,咬牙奋力,将手中兵刃挥向敌贼,死不旋踵。
闻听此言,李仁矩不惊反怒,拍案而起,他本武将,却蓄有长须,震动之下长须抖动,不知是该谓之滑稽还是威严,振奋道:“来得好!原先本帅还需得费工夫,提劲旅奔波百里,往梓州与之战,如今李绍斌却是自个儿送上门来,倒是省得本帅劳神费力。来得好!我保宁军正好为朝廷击此顽贼,好叫他血债血偿!”当即擂鼓聚将,商议迎战李绍斌之事。
寅时,阆州城还无动静。
诸人来到时,定眼一看,李仁矩大马金刀高居帅位,去了儒袍,披了甲胄,配了腰刀,睥睨堂中诸人,神色庄严,竟有几分不怒自威之势。
李仁矩话音落下,满堂肃静,众皆低头不言不语,这大为出乎李仁矩意料,他本以为,他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说完,满堂诸将当奋起呼和、争为先锋才对,眼下一片沉默,却是何意?
两军对垒,各布军阵,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战马奔驰,烟尘蔽目,彼此巍峨万余众,平地垒起铁甲森林,气势凛然。
两军兀一接阵,相持不过一刻,保宁军前线颇有死伤,阵线受损;两刻,东川军急进一二十步,保宁军渐不能挡,阵线后移。
在做一位武将起身,抱拳道:“末将在!”
首先,两川兵将,精锐多是郭崇韬伐蜀时留下的,士卒悍勇,将领奋发,不可小觑。其次,朝廷在蜀中设保宁军,虽说也有从京畿之地加派将士,毕竟少数,千人上下,军队主要还是节度使自行招募,而李仁矩并不长于军事,委实没有完成好练兵的任务。再对比孟知祥、李绍斌,两人可都是一时之选,高下立判。
李仁矩对堂中诸将、幕僚的交头接耳视若不见,唯独看向那迟到之人,没有预兆,陡然厉声大喝:“军法使何在!”
注:留蜀精兵三万人。史书上的确是这么记载的,这也是历史上两川能击败朝廷军队的很大一个原因。
左右闻言,有不清楚这件旧事的,拍李绍斌马屁:“原来如此,大帅彼时辱李仁矩,使其今日愤而兴师、自投罗网,自即为种之春而收之秋也,大帅高明,我等拜服!”
这一日,李仁矩仍旧深居帅府不出,保宁军诸将遂再无战心,姚洪独木难支,阆州摇摇欲坠,虽则如此,姚洪坚守城头不退,纵使身受多处创伤,犹裹伤而战,口中高呼“杀贼报国”。其部将士,拣选的都是京畿骁勇,随其血战,无有言后退者。
说罢,做下安排,聚集兵将,择机出城。
李仁矩决意迎战,不做那缩头乌龟,领兵出城的动静,很快被斥候报知给李绍斌。
因知要与东川军交战,而有这种反应,却是有原因的。
李绍斌脸色阵青阵白,扭曲狰狞,一脚踹在姚洪胸前,姚洪早没了力气,当即倒飞出去,摔倒在同袍的尸体上。
“好!”李仁矩用力一拍座椅扶手,“来人,将此人拖出去,杖责三十!”
至此,李仁矩犹不死心,严令各部不得后退,“两军交战,有进无退!令,进者赏,退者斩!”
……
午后,有将领出城而逃,由是,逃者相继,阆州城被攻破。
李仁矩目不斜视,“本帅擂鼓聚将,三通鼓毕,而有未至者,依本帅军法,该当如何?”
李绍斌挥师至阆州城下,休整一夜,翌日,猛攻阆州城。
李仁矩大为惊恐,遂拜,涕泗横流求饶,李绍斌这才放了他,后来,李绍斌本来该贡献给朝廷百万钱的,只给了五十万。
李绍斌挪了一下马背上身子,以显得更加从容,他道:“昔日,李仁矩来东川取礼钱,本帅曾对其多加侮辱,想必令其分外不忿,故而此番迫不及待,欲来寻仇也!”
姚洪从扒着尸体爬起来,颤颤巍巍站直了身体,横刀喉前,“李绍斌,你逆天而行,今日某不能亡你,他日必有亡你之人!”说罢,抬头望向东天,悲壮大喊:“大唐威武!大唐万年!臣姚洪,来世再为唐人!”
诸将莫不惊奇,“大帅何以如此有把握?”
姚洪,并及诸将、幕僚还欲再劝,李仁矩却已没了耐心,“本帅战意已决,尔等休得多言,我大唐精兵,不惧强敌,彼来我迎,岂可自失锐气!诸位,败李绍斌,平两川,在此一举,有再敢言退者,军法从事!”
见目的已然达到,李仁矩不再犹豫,将紧急军情给众人说了,不等诸将、幕僚说话,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谷雨时节,朝廷计议,在蜀中设镇,以遏两川,此国之大计也,幸得陛下信任,托此重任于我,自入蜀中,每每忆起陛下之厚望,殷殷嘱托之状,无不百感交集。仁矩本不才,自领阆州,夙兴夜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未敢有片刻松懈也!”
诸将、幕僚闻听姚洪此番言论,皆眼前一亮,饶是不太动脑之辈,至少也晓得这是老成之见,前期未必有功,但长远观之,必定无过,而对于彼方疲惫之际,我方进退自如的见解,委实真知灼见。
今岁夏,李绍斌为反击朝廷在蜀中设镇之举,招募了许多青壮,皆以字刺面,发给兵器却不供应粮草,将其驱赶至阆州、果州、遂州,逼其剽掠两镇,给三州造成不小损失,是以李仁矩言“血债血偿”。
当其时也,李仁矩为朝廷使臣,李绍斌自然设宴相候,然而等了半天,及至日上中天,也不见李仁矩来赴宴,李绍斌不忿,遂引兵至驿馆,这才知李仁矩在馆舍拥倡妓酣饮。
李仁矩牙齿打颤,再也顾不得报仇,勉强勉励姚洪一句,转身就走。
保宁军军阵中,众将校见东川军如此悍勇,无不大骇,有人惊道:“东川贼军怎生如此勇武?!”
然而姚洪这番条分缕析,却不合李仁矩期望,他不耐烦听姚洪长篇大论,打断了对方,“岂有此理,保宁军为平定两川而立,今战事在即,岂能避而不战!”
“目下,我未兴兵,而李绍斌来犯,此正决战之时,保宁军自无后退之理。本帅意,当即整军,出城迎战,予其迎头痛击,为王师平定两川,争得首胜!”一番话说完,李仁矩心绪激荡,斗志昂扬,他索性站起身来,挺胸而立,环顾堂中诸将,至此,终于不忘问一句:“诸位以为如何?”
这令李绍斌大怒,将李仁矩揪出,大骂道:“今我为籓侯,尔衔君命,宿张筵席,比为使臣,保敢至午不来,自共风尘耽酗,岂于王事如此不恭!”愤怒李仁矩太不把他李绍斌当回事,又声色俱厉道:“只如西川解斩客省使李严,谓我不能斩公耶!”意即,李严开罪了孟知祥,被他杀了,今日你得罪了我,我也敢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