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我军至剑门后,大帅与我等曾同观永定关,其关虽有防备,而士卒惫懒,多有懈怠之色,城头防御工事,亦不甚严密,由此可见,永定关未知我军突至,守备不严也,故而,以我精锐之军,作一夜休整,明日扣关,必能一举攻下。”
李绍城话音落下,诸将有言当依原计划进军的,也有言当出奇兵的,各执一词,意见不一。诸将说得差不多了,李绍城没作置评,看向他的谋主,也即军师,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是日,李绍城夺得此寨,并传下帅令:降者不杀。
当日夜,出了帅帐,第五姑娘自去探望赵象爻。赵象爻一路奔逃,气力消耗殆尽,身体虚脱,李绍城军议时,他尚在昏迷中,故而未去参加。
半月奔波,抵达大小剑山外时,静难军未见疲态,这份本事,已是达到了精锐的标准。
此后四日,连夺三寨。
合舟共济、破敌为重这样的道理,李绍城没说,他知道第五心中有数,必是能顾全大局的。
“今我虽是疾行而来,头番接战,东川守军或许不及防备,而战不过三,东川军岂能仍不严加防范?如是,我军便是能斩得二、三关,也断难尽数将七寨拔除。我静难军,为朝廷大军先锋,此番攻夺剑门,务求迅捷,岂可与敌陷于鏖战、彼此拉锯?是以,卑职主张,当出奇计,行他道,直入关中!”
这也是大军主力未动,先锋先行一步攻城掠地、打开局面的不二法门。若不能做到这四个字,所谓先锋,便失去了大半意义,名不副实。
第五鼻尖微翘,淡淡哼了一声,“说罢,要多少人?”
接下来,细分作战任务。
这一日,八月十五,中秋,疾火先锋李绍城,攻下剑阁,是为初捷。
赵象爻大为惊奇,对李绍城道:“既要借人,缘何不在军议上明言,而要等上这许久,亲自来跑一趟?总该不会是为了保密吧?”
换言之,出其不备。
鏖战一日,因东川军殊死抵抗,静难军死伤惨重,关隘不能破。
第五姑娘朝赵象爻示意一声,“你犯不着问他,先前军议,他虽看过军情处的地图,却未必完全肯相信。军议散了,说不得,招来先前派遣剑阁的斥候,相互印证——对了,为配合静难军取得首功,秦王派了不少军士来,都是往先跟随郭崇韬入过蜀中,对剑阁十分熟悉的,想必李二你也让他们来观图了吧?如何?现在知晓我军情处所绘地图的确准确,这便打定主意,要发奇兵了?”
第五姑娘婉儿一笑,正欲说话,李绍城掀帘而入,人未至而声先到,“第五统领的心思愈发玲珑了。”进了帐,抱个拳,“我的确有事拜托二位。”
在从马直时,李绍城只是个都头,没什么机会接触到战略、战术层面的事,职责所在,冲阵杀敌而已,自打跟随李从璟在淇门建军,为其左膀右臂,遂得以参赞军机、继而统领万千兵马作战,故其带兵与征战的风格,都源自李从璟。
当日,剑阁之东川守军,或战死、或投降,剑门关遂为静难军所有。
李绍城这番话,说是主力吸引敌军注意,实则却是两手准备。
邠州距离剑门关,有千里之遥,李绍城率静难军急行军走完这段路程,只用了十五日。十五日行千余里,算下来,日行六七十里。凡行军,日行三十里为底线,是为缓行,日行六十里,是为疾行,谓之“倍道兼行”。
又一日,两军正激战之际,军寨中的东川军骤闻后方急报,一支静难军,出深山,如同天降,从背后相击,已破后方军寨,杀伤千百人。东川军遂乱,争相奔逃。
——因为赵象爻的地图上,有不正面经过剑门关,而抵达关内的路线。
但凡谋战,李从璟必定召开军议,先让部将、幕僚畅所欲言,而后集思广益,制定策略,此种方法李绍城自然熟稔。
第五姑娘撇撇嘴,“这有何难猜的,你来寻我,无非是找我借人,给你做向导罢了。”
见李绍城如此反应,当下有位幕僚,离座拱手,道:“在下略有浅见,与军师不同。”
注1:有别的道入剑门关内。“冯晖……从晋高祖讨蜀,蜀人守剑门,领部下兵逾越险阻,从他道出于剑门之左掩击之,杀守兵殆尽。”又,“辛巳,西面军前奏,今月十三日,阶州刺史王宏贽、泸州刺史冯晖,自利州取山路出剑门关外倒下,杀败董璋守关兵士三千余人,收复剑州。”其中提及的“他道”“出于剑门之左”“倒下”可证,大小剑山中,的确另有通道可入关内。
诸将各领军令,无不应诺,自去准备不提。
第五日,被险关所阻,日夜猛攻,数日不能下。
第五姑娘柳眉都竖起来,“李二,你倒是好算计,军情处的锐士,可不是用来正面与敌甲士厮杀的!”
李绍城大怒,遂亲为先锋,率军夺寨。
八月十七日,李从珂、石敬瑭率军逾万,增援至剑门关。两相合力,遂引军攻向剑州州治普安。
接下来,又有数人发言,或支持正面进攻,或支持借道险要,彼此都有让人信服的理由,站在各自角度上,着实都有道理。
在赵象爻将信将疑的目光,李绍城颔首道:“确乎如此。”
当日,李绍城未作休整,挥师进入剑阁,当夜,拔寨一座。
末了,第五姑娘瞥了李绍城一眼,见他气定神闲,好似成竹在胸,便没多言。
注2:昨天说的留蜀精兵三万人。“先是,两川隔远,朝廷兵士不下三万人,至是,知祥上表乞发遣兵士家属入川,诏报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