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402章 报应【1 / 2】

鲇鱼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英国人包庇了日本人,同时也接纳了日本人。

日本人好像并不领情,他们乘坐自己国家的邮轮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准备麻烦英国人。

连孩子都不放过!

于是事情渐渐演变成日本和兰芳这两个国家的对骂。

更令日本人不满的还在后面。

有些错误并不是鞠个躬就可以原谅的。

在几个月之前的战斗中,因为第六师团师团长明石元二郎的狂妄自大,第六师团伤亡惨重。

日本人返回远东,只乘坐了五艘日本藉的邮轮,并没有随行的货轮。

真是一群畜生!

当然了,这部分士兵抵达欧洲之后,明石元二郎借口尚未完成磨合,并没有参与哪怕任何一次小规模战争,他们只是在观摩学习,再也不肯投入其中。

有些伤害并不是说一声“对不起”就可以化解的。

那么就剩下法军舰队和意大利舰队,这两个国家也马上声明,我们的潜艇也全部都在港口里,并没有出动,因此这也和我们无关。

当然了,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日本人也以胜利者自居,他们在享受各种超出常规的待遇的同时,骨子里的好色又开始蠢蠢欲动。

英国人则是要求解除“英日同盟”,把日本人赶出欧洲。

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这次事件成为“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因为日本人因为虚无缥缈的奇怪自尊心,拒绝了英国政府的帮助,自行组织撤退,这才导致了灾难发生。

别搞笑了,外籍军团根本不会理会他们的这种要求。

就在外籍军团开始撤出欧洲的同时,因为世界大战聚集到欧洲的部队也纷纷开始返回原籍。

比利时人要求把日本人赶出比利时,同时必须要让当事人得到惩罚。

但联系在一起又怎么样?

这简直令日本政府痛彻骨髓,因为就在出事前的第六师团中,已经差不多集中了日本陆军的全部精华,这支部队中军官的比例出奇的高,他们是要学习欧洲先进的作战理念的,当然要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兰芳的《每日新闻》就是那个最幸灾乐祸的。

但日本人并没有表现出日俄战争时的悍不畏死和前赴后继,而是一直都在以种种理由推脱,拒绝踏上战场,一直到世界大战结束。

于是事情看上去渐渐明朗,日方船队遇袭一事,即使不是和秦致远有关,那么秦致远肯定也脱不了关系。

任何对外籍军团不利的声音。

在英国和比利时国内,马上就开始出现针对日本人的游行。

就在前几天,三名日军士兵闯入一户比利时人家中,抢走了那户人家的财物,同时强|暴了女主人和她尚未成年的孩子。

这简直是可笑,这可是军舰,哪来的女人?

这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日本人现在给英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贪婪、懦弱,加上极端的好色。

全世界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理会这种要求。

而外籍军团的威胁从来没有停止,只要是“天津码头事件”的幕后参与者,外籍军团肯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当外籍军团是自己人时,他们是利益的保护者,是权利的追讨者。

但事情的离奇就在这里,当初的明石元二郎幻想着用大胜为日军部队扬名立万,但是却折戟沉沙损兵折将。后来的明石元二郎已经充分认识到欧战的残酷,所以小心翼翼,宁愿留下骂名也不愿冒险,但没想到结果确实全军覆没。

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加拿大人、印度人等等,都开始逐步撤军。

……哪怕是真有,这也是狡辩。

或许很多人要说:你不能因为你的母亲打了你一顿,然后你就不要你的母亲。

别说外籍军团没有潜艇,就算是外籍军团有潜艇,他们只要发布一份声明,一口咬死我们的舰队就在港口里,日本人能怎么办?

这马上就成为日本人的借口,以此抨击科西嘉不遵守海上航行的基本原则,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也没有丝毫的人道主义精神。

同时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这次海难事件和前一阵子发生在天津码头的“惨剧”联系在一起,因为外籍军团从来没有放弃对天津码头事件幕后推手的追查。

直接去查潜艇内的航海日志?

就在这一个月内,民国国内已经有近百人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包括上吊、触电、车祸、意外打斗身亡、服用食物不当、以及各种各样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等等等。

日本人确实有理由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也在世界大战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同时并未取得足够的利益,这从他们的装备上就能看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