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驻扎在这里的是北征军团的第17师第62团和第63团,而在日方一侧,驻扎着日军第五师团的第21旅团。
北征军团中的编制是三三制,一个团的兵力大概为3000人左右。
但涉及到领土纠纷,日本人无路可退,兰芳也不会退宿。
其实华人的祖先一直在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手段同化异族,效果良好,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甚至是那些“皇汉主义者”,或者是那些“大汉族主义者”,他们本身就不是纯种的汉族人,只不过文化上的认同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汉族人。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好处,如果是在民国,想要实行这些政策实在是困难重重,但在兰芳这个人口仅仅只有几百万人的国家,实施起来并没有太多困难。
其实在国家层次,采用所有的激烈手段都是不合适的,不仅仅是国际形象受损,对内也不好交代。
库页岛,俄罗斯称“萨哈林岛”,日本称“桦太岛”。
打俄罗斯,德国人不用动员的,积极性非常高。
当俄罗斯人的接力棒传到兰芳手里,兰芳更不会主动和日本人划界。
哪怕是这样,兰芳政府还是规定了针对老人的福利,比如对老年人的补贴以及医疗制度的倾斜。
日本人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发众怒,于是在兰芳攻击西伯利亚的时候,日本人保持了极大的克制,没有继续挑战英、法、美的耐心底线。
在目前的库页岛上,几乎没有多少人类开发的痕迹,日本人那一侧还好点,总算是有些日本移民,兰芳这一侧,以前的俄罗斯人都已经撤走,兰芳组织的移民还无法覆盖这里,因此现在简直就是无人区。
华人社会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人治,所以“关系”在华人社会中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有“关系”有“门路”就会被看做是有“能力”的表现。
库页岛本来就是华人的领土,俄罗斯人没有资格把库页岛割让给任何一方。
兰芳目前已经有一批规定,对于规划人口和原住民加以限制,比如推广汉语,就是对原住民最大的限制。
对于老人,这个问题现在并不突出,因为兰芳的国民整体比较年轻,老人的总体人数并不多,而且因为华人社会的传统习惯,对老人的赡养一般由老人的后代负责,对于社会的依赖并不严重。
这么算起来,在北纬50度附近,兰芳和日本的兵力大概是二比一。
想想就能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和法国人联手挫败了德国人的挑战,但当英国人回过头来,却发现不声不响的日本人已经近似垄断了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这让英国人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等到兰芳的下一代出生,他们将活在一个汉语的世界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兰芳境内的任何地方,汉语是他们唯一能接触到的语言,那么学习汉语也将成为习惯。
看上去,英日同盟已经岌岌可危。
从去年开始,兰芳就将汉语定为官方用语,同时规定在兰芳境内所有的公共场合不准使用其他语言,这在当初看来很有点不近人情,但效果非常良好。
陈康健就在库页岛上兰芳一侧巡视。
秦致远对这一套深恶痛绝,哪怕是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让华人社会看上去比较有人情味,秦致远也厌恶各种形式的“关系网”。
或许使用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比较漫长,但相对于当初采取血腥的“西进运动”对待印第安人的美国人,秦致远宁愿使用这种方式来“潜移默化”。
但兰芳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兰芳目前的物资供应严重依赖外部资源,自己国家的造血机制不足,这让兰芳的军队没有持续作战能力,一旦现有的物资消耗完毕,海上的运输路线再被日本人封锁,兰芳军队就算是一人配备一挺机枪也没用。
好吧,未来的纷争已经初现苗头。
欧洲归来的兰芳军队从装备水平上说,和亚洲军队已经不是同一个档次,甚至包括号称目前“亚洲最强”的日本,部队的火力密度比起兰芳也大大不如。
这种情况显然引起了日本人的警惕。
而日本和以前的俄罗斯人以及现在的兰芳人都没有修筑永固工事一类的东西,或许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里只是个临时分界线,没必要做那些无用功。
因为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罗斯人战败,然后就把北纬五十度以南的所有岛屿赔偿给日本人,也包括半个库页岛在内。
想想21世纪的美国人吧,不管他们的国力如何强大,不管他们在21世纪有多么繁华,“西进运动”永远是美国抹不去的污点,哪怕是美国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无法自圆其说。
就在秦致远巡视兰芳的时候,陈康健也在巡视库页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