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无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位大人自京都而来,不知以往是否来过杭州?虽是春末,可杭州的风光还是十分宜人的。”
“听闻西湖风光四季皆有其意趣,苏大人在杭州任职多年,不知道可否为我等展开讲讲?”孙教谕饮尽杯中茶,他身边的侍女立刻伸出双手去为他续茶。
苏大人闻言大笑:“自然。杭州春日有两景:桃映白堤,青留苏堤,这边是桃映白堤青着绿,徒留游子醉春风的美景。”
“待到夏日,曲院风荷,三潭映月,泛舟湖中听上一段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故事,只怕要醉倒在其中。”
“秋日的满山红枫和冬日的断桥残雪,世人皆知,自是不必多言。”
孙教谕目露神往之色,嘴里吐出的话却是寒冰双刃,直扎人心:“这么美的西湖,这么好的杭州,却是靠着百姓的血肉枯骨造就,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
苏大人正要举杯,闻言愣了愣,笑容都消失了:“孙大人何出此言?”
“苏氏原本是直隶人氏,于北宋末年南渡,自此在杭州定居,终于在太祖年间得以考取功名,重新振兴苏氏。”
“如今,苏氏有一十三人在朝为官,杭州更是被苏氏长期把控,这日子,大约比陛下过得还舒服吧。”
苏大人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没有反驳孙教谕的话,是因为苏氏本就对陛下颁发的十三条政令不满,这些政令的每一条,都在削弱苏氏的实力。
苏氏发展到如今,早就牢牢把握住了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说一句土皇帝都不为过。
陛下这十三道政令全都打在了关键处,尤其是开放海禁,要知道,就算不开放海禁,苏氏靠着走私的每年不知道要挣多少。
现在海禁一开,收入直接缩水。
更难受的是,苏氏这些年每逢天灾必买地买奴,庄子遍地都是,若真是按照政令来推进,他苏氏根基基本就被毁了。
“本官不知孙大人所言何意。”
“不知?一句不知就能撇清所有罪行?”孙教谕嗤笑一声,“我走南闯北那么久,既入朝局愿意当陛下的一柄锋刀,怎会不知道苏氏的一切。”
“还是说,苏氏认为自己的一切,朝廷都不知道,陛下也不知道。”
孙教谕看向苏大人,眼神仿佛在说“天真如你,自欺欺人”,苏大人被他看得心惊肉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神狠厉。
“你不会是想要在这西湖上搞什么落水溺亡的故事吧?”孙教谕一语道破他的打算,对此更为不屑了,“两个推行政令的钦差,来到西湖都要交代下性命,你猜猜陛下会怎么想?”
在自己治下搞出人命,怎么都是说不清楚的,何况还是在陛下要求各地大力推进政令的时候,不仅不能搞小动作,还要配合两位大人将事情办完。
苏大人想通这一点,后背都被虚汗洇湿了。
难道苏氏只能就此衰退了吗?
一旁的邓子澄已经握紧了剑柄了,孙教谕却一点都不担心,还慢悠悠地喝了口茶:“今年的明前龙井,陛下还没喝上,倒是让老夫先喝上了。要是以后都没有了这种好茶,岂不是一大损失?”
“苏氏每年往宫里贡献多少好茶,这份种茶炒茶的技艺,苏氏敢说第一,杭州没人敢说第二了吧?”
孙教谕一脸惋惜的神情,苏大人一时间摸不准他的脉,便只在简单回答道:“苏氏当年来到杭州,凭着一个小茶园起家,一开始也不过是只会种茶、炒茶,到了太祖年间才慢慢恢复元气。”
二百余年过去了,苏氏早就靠着前期积累的资源,培养了不少子弟入朝为官,而这些人当官后又能进一步积累资源,苏氏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苏氏也曾经出过一品大员,那都是用资源交换来的位置,可朝中位置越重要就越难为家族获取更高的利益,在经历了两代人的落寞以后,苏氏重新焕发生机。
苏大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被家族寄予厚望,这一次的政令推进如此迅猛,又是两位大人都滞留在杭州,才让他有些慌乱。
“如今的一切都是先祖用血汗换来的,陛下如此轻飘飘就想要换取我苏氏大部分的资源,这也未免想得太美好了吧?是觉得苏氏没有脾气吗?”
“你错了。”孙教谕轻飘飘的三个字便将苏大人的质问挡了回去。
“那只是你的狭隘的想法,你当然可以选择拒绝,甚至选择反抗,可如果你以为这样,苏氏就能再屹立百年吗?”
孙教谕正了脸色,继续说道:“金人就在辽东虎视眈眈,一旦破关南下,你所拥有的东西,都会成为催命符,只有边疆安稳,世族才有存活的可能。”
苏大人脸色苍白,这个道理他不是不懂,可总是觉得要自己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资源垄断在部分人手里,就没法流转,压榨了生产的积极性,孙教谕对这些世族实在共情不起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克制不住贪婪,那就只能走向覆灭的道路了。
简单粗暴的手段当然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向来破坏容易,重建难。
杭州商会里以苏氏为首,他们不愿意大出血,能够理解,但政令必须执行落地。
孙教谕只好软硬兼施了,趁着苏知府尚且没有胆魄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之前,必须掌握主动权。
生产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改为将产品供应链分类管理。
拿苏氏举例,原本是一个横跨农业、工业、商业的庞大世族,形成合力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源,影响社会运转。
政令推进就是要将苏氏原本集中的生产要素分拆,一部分重新回归流通中,一部分拿出来去改进技术,一部分去形成更巨大的合力,海上贸易。
摆在苏氏面前就两条路,一条是走农业,继续种田种桑种茶,售卖原材料,也就是配合政令,聘请大量的人来维持原有的耕地规模。
另一条就是去寻求技术突破带来的更大的利润空间,以及冒风险寻求更大的利润点。
前者求稳,后者求变。
当然还有一条就是抵抗到底,干脆反了。只是这条路风险太大,而且很大可能是家破人亡,惨淡收场。
苏大人一时间不敢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