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宾小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酒香满院。
曾小欧依然看着刘邦的表演,刘邦的声音时高时低,偶有呜咽,偶有感伤。
这一幕,让时年只有25岁的曾小欧内心潸然,不知如何去形容这种感觉。
是英雄迟暮的孤芳自赏,是依然还有壮志却时不我待的苍凉,是对人世间的权利、自在余情未了的孤独,到底是什么…
曾小欧在心里揣测着刘邦此时此刻的心境,并在脑海里疯狂地回忆着史料,再度揣测这个时候的刘邦心境到底如何呢?
晚年的刘邦,终成霸业,作为一代帝王,大汉王朝的开拓者回到阔别了多年的故乡。
这个时候可以说,汉朝在国内的隐患,如韩信、彭越、英布等对手基本上已经被刘邦所消灭。
但是,在北方兴盛的匈奴却成为了汉帝国此时真正的对手,
就在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困于白登山,差一点连自己的命都丢在了白登。
而现在,韩信、彭越、英布等等这些着名的军事家已经一一离世,面对匈奴,当时的大汉王朝已经没有了可以与之对抗的人才。
这个时候,不知道刘邦会不会偶然间想念起他所评价的“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淮阴侯韩信呢?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刘邦回到沛县和家乡父老饮酒后歌唱的一曲,史载刘邦一边唱一边哭。
想当年,刘邦意气风发,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他觉得天下英才尽在己手。可如今,岁月不饶人,他已渐老迈,虽有识人之能,但身体却难以支撑他去寻找更多的人才。更令他痛心的是,大汉帝国的人才日渐凋零,他担心新君无法继承大统,无法撑起这片江山。
刘邦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他忧虑着这个庞大的帝国将何去何从。他明白,若要维持大汉的繁荣昌盛,必须要有贤才辅佐新君。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如今的朝堂之上,似乎再也找不到如往昔那般的贤才。
此外,太子刘盈性格软弱,缺乏果断与勇气,这让刘邦对他能否担当大任产生了疑虑。历史记载显示,刘邦曾打算废黜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尽管最终未能成功,但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刘邦对刘盈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面对这样的局势,刘邦不禁长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话既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当下困境的无奈叹息。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拥有过无数的荣耀与成就,但在生命的尽头,却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如何确保大汉帝国的长治久安?
史载:刘邦回到沛县后,和乡里一帮老少欢聚一堂,度过了很长时间。
笔者观之这也应该是自从他沛县起义以来,过的最开心,最感到幸福的一段时光吧。再早之前他和项羽等等推翻暴秦,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让自己家人也因为自己东躲西藏。
再之后,和项羽的征战,他终日都战战兢兢,自己老婆、亲爹都被项羽抓去过,因为项羽强大、骁勇善战啊,一不小心就会沦为楚霸王项羽的刀下之鬼。
消灭项羽后,为了大汉帝国得以永久延续,他开始对付韩信等异姓诸侯王,他处心积虑,食不安寝,老是担心自己刘家的地位会被他们夺取。
所以,在去世之前他和一众大臣定下了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现如今,北方的匈奴,国内的异姓诸侯王,还有他那些有能力反叛的部下等等依然存在,他担心啊,忧虑啊!
回顾,自己的一生,从起兵之后,整整十几年从未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度一日。
华夏人自古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观念——叶落归根。无论我们走多远、飞多高,到了老年时,总会想要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享受那份温暖和安宁。
对于刘邦来说,他或许也有着同样的情怀。尽管他已经成为了整个帝国的皇帝,但当岁月渐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归宿。
在他心中,即使无法将自己的身躯埋骨于故乡,至少要在家乡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心灵得到慰藉。
这种情感深深地扎根在华夏文化中,体现了我们华夏人对家乡的渴望。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怀揣着这样的情愫,希望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能够回到那个熟悉而亲切的地方。
分析完这些,曾小欧的脑海里接收到了系统的提示:穿越到公元前196年已经过了十分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