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95章 独木难支(一)【1 / 1】

大兵老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卡戴妮给刘国梁的情报,其中有两条是刘国梁不得不重视的,第一个沙俄三万军队正搭载沙俄远东海军军舰前往天津港。

其次日本决定再次向清国增兵两个师团,两个师团已经从横滨港乘船向天津港驶来。

刘国梁估摸着日军援兵要七天左右到达,沙俄援兵要半个月到达。

要是让这两股援军到位,刘国梁只能夹起尾巴返回东北。

参谋部根据刘国梁得到的情报,立即下令第三师追击八国联军,追上之后消灭它们,刘国梁嘱咐第三师师长武泽,重点消灭日军和俄军,其他国家要投降可以接受。

尤其是要善待美国和德国俘虏,把他们找出来单独照顾,毕竟现在和德国和美国都处于蜜月期。

第三师是进攻类型部队,全军重武器不多,所以行军速度很快。刘国梁要打时间差,那么155榴弹炮等重炮第三师就没有携带。

另外参谋部下令驻守山海关的第七师,派进攻类型的第11旅前往永平来支援。

又令第四师分出进攻第7旅,极速前往北京配合陶谦益骑兵旅,全面拿下北京城。

最后又令跟随作战的二十万民夫,跟着辎重马车、驴车前往北京搜刮一切能运走的财物。

刘国梁告诉后勤部长曾士奇,他只有十天时间运输财物,必须想办法在十天之内,把北京所有能搬的财物搬到奉天。

剩下的第四师第十二旅,驻防永平、遵化、秦皇岛一线、主要目的是防止八国联军绕后切断国防军后路。

其次保护运输财物的车马、民夫,时间紧,任务急所有接到命令部队都迅速行动起来。

刘国梁出此下策,实则是无奈之举,眼下就他这六万多人,短时间内可以利用时差消灭后续到达的八国联军军队。

但时间一长后勤不足的劣势很快会暴露,再加上多次奔袭战斗,士兵战斗力也会不断下降。

所以十天时间是最恰当的,可以以小一些的代价,把紫禁城和颐和园的所有财物搬走。

为了搬走大件,曾士奇直接把国防军所有军马交给了后勤辎重兵,特殊情况参谋部同意了后勤部的要求。

北京城保不住,刘国梁打算留一个空城给八国联军,刘国梁让陶谦益驱散北京的老百姓,让他们带上能拿走的财物出去避难。

以免八国联军抢掠不到财物,拿北京老百姓出气,刘国梁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武泽的第三师行军速度很快,8月22日上午十点,联军见摆脱不了国防军的追赶,只能慌忙修建战壕应对国防军进攻。

第三师肯定不会给八国联军修建战壕的机会,下午一点,双方在距离北京二十公里的通州展开大战。

联军总司令是英国人爱德华,但目前英军兵力不足三千,日军还有一万多人,沙俄还有六千多人。其他的打包加起来不足三千。

虽然表面上都听爱德华指挥,但等第三师冲上来,联军中间的英军和其他小股部队,因为承受不住第三师的火力打击,纷纷向后跑去。

这就导致两边的日军和俄军没有崩溃,中间的防线被第三师突破,第三师的轻机枪、散弹枪近战火力强大,还有迫击炮随时压制联军重机枪和野战炮,所以中间的英军崩溃是迟早的。

在“东北军官学校”培训时刘国梁和军官们说过,日军和俄军不好打韧性强,欧美军队比较惜命,一旦有一定比例伤亡他们会毫不犹豫后退或者投降。

武泽根据联军的兵力部署,制定两端牵制日军和俄军,主力重点突进中部的英军和其他小股联军。

结果不到半天时间整个联军防线崩溃,被后续赶到的第三师分割包围,陶谦益奇骑兵攻占东城门后,分出一个营的骑兵去支援武泽。

五百骑兵绕后打掉了联军的火炮阵地,摧毁了联军弹药基地,整个联军火力本来就不如第三师,现在没有了火炮和后续弹药支持,手里的枪成了烧火棍。

骑兵在各个小包围圈左砍右杀,大部分欧美士兵皆丢下武器投降,美国士兵见第三师冲上来就投降了。

武泽看是美国国旗,就将这三百美军送到了后方刘国梁那里,五百德军战斗力不低,要不是骑兵大乱他们的阵型,第三师拿下他们也要牺牲不少战士。

最后投降德军两百多人,还有一百多轻重伤员,武泽第一时间让医护兵将他们抬下去救治。

然后和美军一样,三百多德军被送到刘国梁那里,而其他联军士兵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尤其是俄军和日军,武泽是不接受投降的,纵然损失一些士兵刘国梁也把他们斩尽杀绝。

由于弹药、炮弹被骑兵摧毁了,俄军和日军只能用刺刀来抵抗第三师,结果第三师并没有和他们拼刺刀。

而是迫击炮,重机枪直接招呼,三个小时后战斗结束,晚上八点第三师打扫完战场原地休整,等待参谋部下一步指令。

联军两万多人,伤亡一万五千人,八千多人被俘虏,其中英军被俘虏最多两千多人包括联军总司令爱德华。

最后我还是有三千俄军和日军被俘虏了,原因是接到参谋部指令,要武泽留下一些俄军和日军。

武泽对参谋部命令严格执行,至于留下这些日军和俄军干嘛,他不想知道,没必要知道。

联军两万多人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通过“东北日报”和“纽约时报”第一时间传到世界各地。

整个华夏陷入一片欢喜,自1840年以后这是第一次,华夏军队战胜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军队。

人在上海的孙先生,甚至打算前往北京和刘国梁商谈建立共和国等事宜。

李鸿章、袁世凯等“东南互保条令”的几个省份得知,刘国梁大胜八国联军两万多人,他们开始考虑要不要北上攻占北京,然后改朝换代推举李鸿章做总统,但被李鸿章拒绝了。

英国朝野一片震惊,他们无论如何没想到,战无不胜的大英帝国军队居然被打败了,海军大臣蒙巴顿甚至扬言这绝对是刘国梁编的谎言,并要求内阁增兵东亚。

英国首相不置可否,英国现在还在和布尔人大战,前后已经投入了二十多万兵力,目前战争还是处于焦灼状态,大英帝国财政不堪重负,哪有实力在进行一次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

不过大英帝国底蕴深厚,还是从印度派遣了两万印度裔英军前往远东。

美国和德国得知自己军队被好吃好喝照顾着,也暗自感谢刘国梁,不过要看接下来刘国梁的表现。

毕竟日本和沙俄的军队已经快到了,德国的两万大军也马上到青岛了,如果刘国梁扛不住沙俄和日本的轮番进攻,那他们也只能痛打落水狗。

德军对刘国梁的战法很是惊讶,轻机枪、迫击炮、散弹枪形成一股快速突进部队,很容易就能撕开敌人防线他们是没想到的。

于是德军也立即研发轻机枪,也开始考虑购买散弹枪,美国也是如此。

日本和沙俄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无法接受,一个师不到半天就全歼联军两万多人,这战斗力着实有些恐怖了。

不过当他们从逃回的士兵中得知,是英军率先崩溃的,而且被国防军骑兵抄了后路,他们这才醒悟输的不冤。

沙俄和日本一样向自己增援的军队发了无线电报,到达清国后本国指挥权只能在自己手上,不要听其他国家指挥。

他们认为大英帝国真的不行了,被南非的布尔人打的焦头烂额,现在又被落后的华夏军队打败,确实是日薄西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