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七十一章两军交战不战来使【1 / 1】

风流萧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唐,四季温润,土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都城的繁华喧嚣仿若一幅永不落幕的盛景图。玄冥,冰原广袤,寒风呼啸,生存的艰难磨砺出民众坚韧强悍的性子,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生,剽悍善射。 两国相邻,多年来靠着互派使节、通商贸易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但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边境线就像一根紧绷的弦,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惊涛骇浪。 在玄冥那顶宽敞却透着寒意的主帐内,牛油火把噼里啪啦地燃烧着,将众人的身影映在帐壁上,摇曳不定。赫连拓高坐于上位,他身着厚重的皮裘,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下方一众将领,这些人跟随他多年,在冰原大漠上出生入死,个个都是满脸风霜。 大将拓跋烈性子最急,率先打破沉默,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将军,那北唐分明是欺我玄冥如今遭了灾,才假惺惺地派使者来议和。咱可不能上了他们的当,依我看,直接挥军南下,抢了他们的粮草物资,方能解我百姓燃眉之急。” 说罢,他狠狠一拳砸在掌心,眼中满是凶悍之光。 赫连拓微微皱眉,没有立刻回应。他心中何尝不急,国内这场罕见的暴雪,让无数牛羊冻死,粮食储备见底,百姓们饥寒交迫,孩童的啼哭声、老人的叹息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开战,真的就是唯一出路吗? 这时,谋士宇文述轻轻摇着羽扇,上前拱手道:“将军,拓跋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切不可莽撞行事。北唐国力强盛,地大物博,若真要开战,我玄冥即便善战,可也未必能讨得好处。况且那使者萧禹今日前来,提出的条件看似颇有诚意,开放边境粮仓、共同开发争议山谷,倒也值得斟酌。” 宇文述边说,目光边在众人脸上游走,试图从他们的反应中寻找共鸣。 拓跋烈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服气:“宇文先生,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咱玄冥铁骑的厉害,他们北唐又不是没见识过。再说了,那萧禹的话能信?指不定背后藏着什么阴谋,等咱们一放松警惕,就给咱们致命一击。” 赫连拓轻咳一声,低沉的声音在帐内响起:“都莫要吵了。萧禹此人,今日在帐中应对自如,所呈的计划书也详细周全,不像是临时编造。但拓跋烈说得也没错,北唐的心思,不得不防。” 他顿了顿,看向负责情报收集的将领贺拔岳:“贺拔将军,近日可有北唐国内的详细情报?新君李逸风上位后,朝堂局势究竟如何?” 贺拔岳上前,从怀中掏出一份羊皮卷,展开念道:“将军,据探子回报,北唐新君初立,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争斗激烈。老将程武手握重兵,威望颇高,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文臣林若鸿等人则主张休养生息,发展内政。此次派使者议和,怕是这两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赫连拓微微点头,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思索良久后说道:“如此看来,北唐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对我们或许是个机会。若能利用他们的矛盾,在谈判桌上为我玄冥争取更多利益,倒也不失为良策。可若要开战,变数实在太大。” 宇文述捻着胡须,接口道:“将军英明。当下之急,是先稳住国内局势。那批北唐运来的粮食,若是真能顺利抵达,可解燃眉之急,让百姓不至于饿死。至于争议山谷,若能共同开发,日后收益源源不断,也强过现在拼个你死我活,损耗国力。” 拓跋烈却依旧不依不饶:“将军,万一这是北唐的圈套呢?他们假意送粮,等咱们接收了,再突然翻脸,切断粮道,到时我们可就被动了。” 赫连拓目光深邃,看向拓跋烈:“你说得不无道理,所以在粮食接收之事上,必须慎之又慎。贺拔岳,你多派些精锐探子,沿途密切监视运粮车队,稍有异动,立刻回报。” 贺拔岳领命而去。 帐内一时陷入沉默,众人都在思考着局势的利弊。良久,赫连拓再次开口:“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北唐身上。宇文述,国内救灾之事安排得如何了?” 宇文述恭敬答道:“将军放心,已组织人手在各个受灾之地搭建帐篷,发放为数不多的救济粮。只是粮食实在太少,撑不了几日,若北唐的粮食不能按时抵达,恐怕……”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众人都明白其中的严峻。 拓跋烈长叹一声:“将军,我也是心疼咱百姓,才想着开战抢夺。可如今看来,这其中风险太大,只盼那北唐真能守信。” 他的语气里少了几分冲动,多了些无奈。 赫连拓站起身来,踱步走到帐中地图前,手指沿着玄冥与北唐的边境线缓缓移动,沉声道:“我又何尝不想让百姓立刻过上好日子。这一战,关乎玄冥生死存亡,必须谋定而后动。我们既要做好开战的准备,握紧手中的刀枪;又要与北唐周旋,争取最大利益。各位将军,从即日起,加强军队训练,严守边境防线,若北唐有任何不轨举动,我们也绝不手软。” 众将齐声应和,声音在帐内回荡,透着一股决然之气。赫连拓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与北唐的这场博弈,不仅是国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谋略的比拼。 几天后,当得知北唐运粮车队如期出发,赫连拓再次召集部下商议。拓跋烈看着情报,面露惊讶:“将军,看来北唐这次是动真格的了,车队规模不小,护卫也严实。” 宇文述微笑道:“如此看来,北唐议和之心,至少此刻是真切的。将军,我们不妨也拿出些诚意,派人去与萧禹进一步商讨合作细节,尽快落实粮食交接与山谷开发之事。” 赫连拓点头同意,正欲安排人选,突然帐外一阵骚乱。一名士兵匆匆入帐,跪地禀报:“将军,不好了,拓跋将军的部下与北唐护卫在边境起了冲突,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赫连拓脸色一变,怒喝道:“怎么回事?” 拓跋烈也是一脸惊愕,他赶忙解释:“将军,我绝无此意,定是底下人莽撞了,我这就去查看。” 说罢,他急匆匆出帐。赫连拓等人也随后跟上。 边境线上,双方士兵对峙,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拓跋烈赶到,大声喝止部下:“都给我住手,谁让你们乱来的?” 北唐护卫首领也上前约束手下,萧禹听闻消息匆匆赶来,一脸焦急:“赫连将军,这定是误会,千万别因这点小事坏了两国议和大事。” 赫连拓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既恼火又无奈。他知道,这看似偶然的冲突背后,是两国多年积累的矛盾与猜忌,稍有处理不当,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深吸一口气,对双方士兵高声道:“都退下,今日之事,若再有下次,军法处置。” 然后转向萧禹,“萧使者,此事我定会给你一个交代。还望你能稳住北唐那边,莫要让局势恶化。” 萧禹连忙点头:“将军放心,我相信这只是个误会。只要我们双方保持克制,和平可期。” 回到营帐后,赫连拓疲惫地坐下,对部下们说:“今日这场冲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两国议和之路,艰难险阻,我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从现在起,全军上下,务必严格约束自己,不得再挑起事端。谁要是坏了大事,别怪我不客气。” 一切的源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玄冥境内遭遇罕见的暴雪,牲畜大量冻死,粮食歉收,百姓陷入饥荒。赫连拓,玄冥将军,心急如焚之下,将目光投向了边境处一处富饶的山谷 —— 那是两国一直存在争议的区域,谷中不仅有肥沃的土地可供耕种,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北唐这边,年轻的皇帝李逸风刚登基不久,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尚未完全平衡。听闻玄冥有异动,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老将程武,征战半生,声如洪钟:“陛下,玄冥此次怕是来者不善,臣愿领大军前往边境,震慑敌军。” 而文臣之首林若鸿则忧心忡忡地进言:“陛下,当下我北唐新君初立,国内百废待兴,若贸然开战,劳民伤财,不如先派使者前去问明缘由,能不动干戈最好。” 李逸风沉思良久,最终采纳了林若鸿的建议,决定派遣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使者萧禹前往玄冥军营。萧禹领命,深知此行责任重大,稍有差池,两国战火便会瞬间点燃。他挑选了几名精干的随从,带着北唐皇帝亲书的国书,向着玄冥军营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赫连拓虽心急解决国内危机,但也并非莽撞之人。他一方面集结军队,向边境缓缓推进,做出施压之势;另一方面,也在等待北唐的反应。当得知北唐使者前来,他心中暗自揣测,不知北唐此番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萧禹一行抵达玄冥军营外,放眼望去,营帐林立,士兵们铠甲鲜明,刀枪林立,透着一股肃杀之气。守卫的士兵见到萧禹等人,立刻围了上来,长枪直指,口中喝道:“来者何人?” 萧禹镇定自若,高举手中代表使者身份的旌节,朗声道:“我乃北唐使者萧禹,奉我主之命,前来与贵国将军商议要事,求见赫连将军。” 士兵们不敢擅作主张,派人通报后,片刻,萧禹被带入营帐。营帐内,赫连拓高坐虎皮椅之上,两旁将领个个目光冷峻,如鹰隼般盯着萧禹。萧禹上前,恭敬行礼,递上国书:“赫连将军,我主听闻贵国近日遭遇困境,深表关切。特命我前来,希望两国能以和平为重,共商解决之法。” 赫连拓接过国书,粗略扫了一眼,冷笑道:“哼,说得好听,我玄冥百姓如今饥寒交迫,你们北唐却坐拥繁华,这争议之地,本就该归我玄冥所有,让我百姓有个活路。” 萧禹不慌不忙,拱手说道:“将军,我北唐深知贵国难处,此次前来,也带了一份诚意满满的方案。我北唐愿开放边境粮仓,低价售卖粮食予贵国,助贵国百姓度过难关;同时,对于那争议山谷,可共同开发,双方共享收益,如此既能解贵国燃眉之急,又能避免刀兵相见,岂不是两全之策?” 营帐内顿时议论纷纷,赫连拓身旁的大将拓跋烈高声嚷道:“谁信你们的鬼话!这怕是北唐的缓兵之计,等我们放松警惕,再一举将我们拿下。”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眼神中满是怀疑与不屑。 萧禹早有预料,他从随行包袱中拿出一份详细的合作计划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粮食交易的细则、山谷开发的规划以及双方监管的流程:“将军,诸位将军,请看这份计划书,北唐诚心可见。开战只会让两国百姓陷入水火,和平合作,方能共赢。” 赫连拓接过计划书,仔细翻看,心中不禁有些动摇。然而,就在此时,帐外突然一阵骚乱。原来是玄冥的巡逻兵抓到一名鬼鬼祟祟的人,经审问,此人自称是北唐的细作,还未等萧禹辩解,众人便怒不可遏。拓跋烈更是上前一步,揪住萧禹的衣领:“好你个北唐使者,嘴上说着议和,暗地里却派奸细来刺探军情,今日便拿你祭旗!” 萧禹心中叫苦不迭,但面上依旧沉稳,大声道:“将军英明,怎可仅凭一人之言就定我北唐之罪?若此人真是奸细,我愿与将军一同彻查,还我北唐清白。” 赫连拓心中也是疑虑重重,挥手制止了拓跋烈,命人将那所谓的奸细带进来再审。 一番拷打审问之下,才发现这人原是附近的流民,想趁乱混进军营偷些吃食,并非什么奸细。营帐内的气氛这才稍稍缓和,赫连拓看向萧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复杂:“萧使者,今日之事,暂且信你。不过,我玄冥的危机迫在眉睫,你所说的粮食供应,何时能到位?” 萧禹松了口气,连忙道:“将军放心,只要协议达成,我北唐大军护送的运粮车队即刻启程,三日内便可抵达边境。” 赫连拓微微点头,刚要开口,却见一名亲信匆匆入帐,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赫连拓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原来,玄冥国内有部分贵族不满赫连拓与北唐议和的意向,暗中联络旧部,意图发动政变,逼迫赫连拓开战,抢夺北唐更多资源以充实自身。 萧禹察觉到气氛不对,心中暗叫不妙。赫连拓沉吟片刻,看向萧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萧使者,你先回吧,此事重大,我需与族人商议。” 萧禹明白,此刻多说无益,只得告辞。 回到北唐军营,萧禹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禀报给李逸风。李逸风意识到情况危急,一面加强边境戒备,一面再次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激进派主张趁玄冥内乱,一举出击;保守派则坚持继续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而在玄冥军营内,赫连拓与亲信们激烈争吵。一派以拓跋烈为首,坚决要求开战,认为北唐不可信,且国内危机唯有通过对外战争掠夺才能化解;另一派则支持赫连拓先稳定国内,与北唐合作。双方僵持不下,赫连拓心中烦闷,却也深知一旦决策失误,便是国破家亡的结局。 就在这关键时刻,赫连拓收到密报,称北唐的运粮车队已经出发,浩浩荡荡向着边境而来,且护卫森严,没有任何异常举动。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让营帐内的争论暂时平息。赫连拓陷入沉思,北唐此举,究竟是真心相助,还是暗藏玄机? 数日后,运粮车队抵达边境。萧禹再次前来,邀请赫连拓亲自查验。赫连拓带着疑虑来到车队前,只见一袋袋粮食饱满充实,护卫的士兵纪律严明,毫无敌意。萧禹诚恳道:“将军,我北唐真心希望能助贵国度过难关,化解两国干戈。” 赫连拓心中感动,正要开口,却突然听到一阵喊杀声从远处传来。 原来是拓跋烈暗中联络了一批死忠之士,不满赫连拓议和,妄图突袭北唐车队,挑起战争。他们如鬼魅般冲向车队,一时间,场面大乱。萧禹大惊失色,赫连拓更是怒不可遏,连声喝止。但此时,局势已然失控,双方士兵陷入混战。 混乱中,一支冷箭朝着赫连拓射来,萧禹眼疾手快,飞身挡在赫连拓身前,箭射中了他的肩头。赫连拓又惊又怒,立刻指挥士兵镇压叛乱。待局势平息,看着受伤的萧禹,赫连拓心中满是愧疚与感激:“萧使者,今日之恩,赫连拓记下了。” 萧禹苍白着脸,微笑道:“将军,和平不易,莫要让小人坏了大事。” 经此一劫,赫连拓彻底看清局势,严惩了叛乱之人,与北唐正式签订和平协议。协议规定,北唐提供粮食援助,玄冥开放部分贸易口岸,双方共同开发争议地区,共享资源收益。此后,两国边境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那场险些爆发的大战,成为了人们口中警醒后世的故事,时刻提醒着两国:和平可贵,诚信为本,哪怕在战争边缘,也莫要忘却人性的大义。 众人皆垂首称是,他们明白,在这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小错都可能引发灭顶之灾。赫连拓望着帐顶,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玄冥能熬过这场危机,与北唐走向真正的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