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三十七章 庞德【2 / 2】

庄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羌人又乱,是有人不识天数,自以为天命所归。”阎忠这时才瞟了边章一眼,眼神中充满了不屑,“段纪明是老了,可是他的弟子却正年轻。如今不是有一个段纪明,而是有七八个段纪明。你们应付得来吗?”

“朝廷也没给你们一个钱,你们不也是起兵造反?”阎忠轻蔑的一笑,“段纪明之前,那些人花了两三百亿,不也没能平定羌乱?”

荀攸暗自忖道,原来将军特地离开大队,是为了照顾我的习惯啊。虽然这里还有傅燮这么一个外人,但傅燮是新人,又有些傲气,将军让他来听听我的意见,未尝不是要我显露一下才智,给他一个下马威。我可不能让这个边地人小瞧了。

刘修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四周,下了马,向旁边的山崖上攀去。荀攸、傅燮一看,连忙跟上。山势并不陡,可比起平地来却着实难走了许多,刘修每日修炼五行术,身手敏捷自不在话下,这点坡势对他来说和平地没什么区别,傅燮身体强壮,也能跟得上,可是相比之下,荀攸的身体就弱得多,没走几步就被落下好远。刘修爬到一块巨石之上站定,向西眺望,傅燮赶了过来,站在他身后,又过了好一会儿,荀攸才气喘吁吁的爬上来,张着嘴狂喘,让人很担心他会不会缺氧而死。

那郡卒见刘修语气温和,并无生气的迹象,心里的紧张去了几分,他没有回答刘修的话,反而打量了刘修一番,这才翻身拜倒:“汉阳太守府小吏庞德,拜见卫将军。”

傅燮一时有些讪讪。他原本以为自己愿意帮刘修,是给了刘修天大的面子,没曾想阎忠居然早在他之前就投入刘修的卫将军府,而且只是做一个六百石的从事中郎。阎忠是汉阳名士,在中原人的眼里也许算不上什么,可是在西凉人的眼中,阎忠却绝对是个名士,不管是汉人还羌人都对他景仰有加,要不然边章他们也不会劫持他为首领。

傅燮想了想:“我到冀县停留的时间很短,只是见到了范府君,得知这个消息便匆匆赶了回来。从范府君的反应和沿途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震动,至少没有附和羌人的举动。”

“可有字?”

“大贤良师张角?”阎忠立即抓住了边章话里透出来的意思。边章脸涨得通红,却不敢说话,心虚的把头扭了过去。

一声令下,包括刘修在内的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斥候营校尉李逸风带着手下的斥候向前狂奔而去。

“边章,大家都说,你和文约是金城最杰出的人才,现在我觉得,你和文约比,还差一大截。”阎忠慢吞吞的说道,语气却像一把刀子,毫不留情的割开了边章的防守。“你当初不接受段纪明的邀请,不去洛阳,大概是怕自己不如文约,坏了自己名士的声望。”

刘修的这一举动让他非常满意。

荀攸看了庞德一眼,拈着胡须不吭声。从刘修的举动,他看得出来,这姓庞的小子很快就会成为同僚了。

荀攸一愣,随即又醒悟过来,连忙说道:“将军所言甚是,阎君一定是被他们劫持的,边章、王国劫持阎君,一定是觉得自己威信不足,所以这才要以阎君为帅。未战而心先怯,此是兵家之大计。”

庞德刚才只是一时兴奋,此时真正站在刘修的面前,却有些拘谨起来,呐呐不语。刘修笑笑,伸手按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不要紧张,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不可限量?”边章冷笑一声:“难道刘修的成就会比大贤……还高?”

第二天下午,刘修赶到上邽,遇到了汉阳太守范津派来的使者赵安。赵安精神疲惫,浑身血污,手臂上还受了伤,简单的用布包扎了一下。跟着他的几个郡卒身上也都有不少血迹,精神紧张。赵安一看到刘修,急急忙忙的行了礼:“大人,羌人前锋已到望垣。”

“南容,你到冀县之后,冀县的情况如何?”荀攸略作思索,转过头问傅燮道:“凉州刺史周洪战殁,对他们可有什么影响?”

庞德听了这话,这才鼓起勇气说:“羌人前锋以骑兵为主,他们之所以不攻击冀城,就是因为他们攻坚能力不足。望垣虽是小城,可是却也坚固,羌人应该不会去攻城。上邽离望垣不到五十里,明将军亲临的消息,他们很快就能知道,既然不能在望垣阻击明将军,邽山和固岭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小吏相信,只要他们派出的前锋将领不愚蠢到不可救药,他一定会在邽山一带阻击将军,至少会派一部分人。”

傅燮此刻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刘修仅带着荀攸和他上到这高处,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对于荀家叔侄在将军府中的特殊地位,他也有所耳闻,正想听听这汝颍智士的高见。

“将军?”见刘修脸色不好,荀攸、傅燮都吃了一惊。他们以为刘修是为凉州形势的恶化而担心,连忙劝了一句。此时此刻,着急是起不了作用的,着急只会乱了阵脚,解决不了问题。

“啪”的一声,马鞭的柄被刘修生生扼断。

庞德忽然脸红了,声音低低地说道:“敢告明将军,小吏字令明。”

刘修略作思索,觉得庞德说得有理,他也不做评论,又接着问道:“那以令明之见,我军又当如何应付?”

“好,爽快,那我就等着看结果了。”阎忠重新坐了回去,拿起书,再也不看边章一眼。边章气呼呼的瞪了他片刻,拂袖而去。

“地图!”刘修叫了一声,郝昭立刻从行囊里取出地图,刘修迅速在地图上找到了望垣的位置,不过他没有停留,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下,问道:“邽山和固岭可有羌人踪迹?”

他不知道黄巾起义是哪一年,但是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他是知道的。按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庚未年,还有几天过了年才是辛酉年,也就说离历史上的黄巾起义本来应该还有三年的时间。

允吾,金城郡太守府后院的一间小屋里,阎忠静静地坐着,身前的案上放着一本《潜夫论》,一壶淡酒,一只陶杯。他看着书,不时地点点头,赞一声,似乎看得很入神。

“哼!”边章眼睛一斜,“以何为注?”

边章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呛声反驳道:“文约去了又能如何,如今虽然做个云中太守,可不是还被刘修压着?北疆一战,他的功劳比赵云大,刘修却压制他的功劳,偏偏让赵云做了北中郎将。”

“说你蠢,你还不服。”阎忠惋惜的摇摇头:“你只看到那一点,却看不到整个面。文约自己都没有什么意见,你倒打抱起不平了?你不知道,文约和赵云他们相处甚好,全心支持卫将军,眼下虽然受点委屈,将来的成就却不可限量。”

刘修眉毛一挑,强压下心里的激动,笑容更盛了几分:“那你说说,为什么很快就会有?”

阎忠的眼神也冷了下来,他轻轻地把书放在案上,双手交叉握在腹前,微微的皱起了眉头。边章一看,顿时激动起来,看阎忠这样子,应该是动心了。

他,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他所做的一切,不仅不能挽救大汉,反而加速了动乱的到来。

边章背着手,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阎忠,一动不动,似乎像石雕一般。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很久,阎忠却没有看他一眼,只是看自己的书。

边章的脸不由自主的扭曲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道:“大贤良师怎么了,他虽然被罢了官,却不是因为他无能。他有心挽救大汉的江山,天子不敢支持他,只能屈服于袁家,这样的天子根本不值得效忠,大贤良师为天下苍生计,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才是大丈夫所为。刘修区区一个佞臣,岂是大贤良师的对手。”

刘修眨了眨眼睛,冲那个有些窘迫的年轻郡卒招了招手,把他叫到面前,打量了片刻。见此人面相稚嫩,唇上没有胡须,只有一些淡淡的茸毛,最多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但身体很结实,虽然护着赵安从冀州奔到此,身上也有不少血迹,也有些紧张,但眼神并不慌乱。刘修注意了一下他身上的血,见血迹虽然不少,却不是他本人的。

边章有些莫名的烦躁起来,他在屋里转了一个圈,重新停下来的时候,眼神便有些冰冷:“公孝先生,我们敬重你,愿意奉你为帅,你不要固执己见。不瞒你说,不管你从与不从,我们都已经放出了风声,如今整个凉州都知道你公孝先生是这次举义的首领。就算你老死在这里,也不会有人知道你的忠义,你已经是一个叛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刘修暗自点头,但是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微笑着看了傅燮一眼:“南容以为如何?”

“我也给你做书佐。”边章怒极反笑,举起手,和阎忠“啪啪啪”击了三掌。

庞德的脸又红了,庞家是寒门中的小户,他又没读过什么书,照理说是不会取字的,只是他羡慕那些读书人,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字。刘修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称他的字,既是看得起他,也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傅燮听他这么说,也笑着点头同意。他刚才看了一下刘修身后的亲卫营,对将士们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从容印象颇深。刘修是在落日原擒杀檀石槐的人,想必他的亲卫营也是非常强悍的。此刻要争取时间,行动得越快,成功的机率越大,需要的是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行动动力,确实不宜瞻前顾后,三思而行。

“不然。”阎忠笑笑:“所谓凉州三明,皇甫规和张奂都是读书读多了,不管那些儒生接受不接受他们,自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儒生,非要搞什么仁义教化。可是教化得出来吗?羌人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前后花掉的军费无数,却终究还是一个烂摊子。段纪明却是个明理的,知道对这些羌人只有杀戮之后,才可以施以仁义教化,所以一口气追杀数千里,平了东羌,这才换来了十多年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