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08章 搬去农场【1 / 1】

爱吃秋葵煎蛋的龙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本想的没几日就能回来几人,硬生生的在那边呆了一个多礼拜。

哥仨一开始还闹腾过,后来好像也就习惯了,谁给他们当饲养员不是当?

只要有人伺候着,至于是谁在为奴为婢,他们一点儿都不计较。

邱玉玲抢过擀面杖,“娘,屋里头啥活儿您都不用操心,趁这功夫再好好和哥仨亲香亲香,别走的时候您再嚎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李青梅:“”

不过冬天也没啥多的活儿可干,也就这一天两顿饭,哥几个现在连尿裤子都能控制次数了。

每天早晨眼一睁,先在炕沿上站一排,连屋都不出,就掏出雀儿放水。

邱玉玲嫌屋里头有味儿,提了两次,李青梅不舍得几个小孙儿出去受冻,直说小娃娃的能有啥味儿。

第三天的时候,邱玉玲把泔水桶放进来,叫哥仨往桶子里放水。

三小只雀儿还没桶边高,要放水了还得先爬到凳子上,反正连洒带溢的,勉强能糊弄过去。

可他们却像是找到了好玩儿的,一会儿就要尿一下,扶上去了,挤半天,只够滴裤子的。

邱玉玲感慨,这么小就“尿频、尿急、尿不尽了”。

“胡说什么呢,还不是你弄了桶,他们当好玩儿的事儿了。”

李青梅由桶给的启发,想把盆儿放地上叫尿,邱玉玲说她敢放,自己就去买新盆儿,反正叫她用尿盆儿洗洗涮涮,做不到。

这事儿才作罢的。

邱建设一行人对农场的环境,原本心里已经有个预案了的,结果还是被满荒滩的地窝子惊到了。

“都这么个住法么?”老远瞅着跟一个个小坟包似的。

邱大山憨笑,说地窝子冬暖夏凉,要不是有娃娃们,排不开,其实还挺好的。

黄朵儿先把新头巾换成旧的发白的那条,带上袖套子,开始里外清扫。

墙上还挖了暗格,能放油盐酱醋罐子啥的,炕也大的很,层高不高,但是也容得下一个西北的汉子立直挺,其实都还可以的。

她一早就心里有数,这会儿并没有什么抵触或不满的。

这一路来的时候,邱大山聊了一些农转工政策,这会子正是用人之际,不管是临时工,还是和合同工,在转成正式农工之前,总有她们能干的就是了。

日子且长着呢,干的好了,家属转正式农工的也有。

邱建设只说了一嘴,就打住不提,他们来的时候带的红泥碎砖什么的。

也不愿意耽误工夫,撸起袖子就开干了。

“那会子再稍稍挑高半米,弄两个窗子就好了。”这是邱大树到这儿后说的第一句话。

“椽木有限,这会子正盖宿舍和家属区呢,挑高了还得自己去弄木头,上房泥,工程量就不是这么点儿了。

再说,我也没想着一直在地窝子对付,周姨说朵儿这边可以编到放羊班,先算个临时工待遇,我这批正好能赶上分家属宿舍。

也就没大动。”

邱大树没再言语,他如今已经不是孩子了,许多事儿不到节骨眼儿上,都不报以最大的期待。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打击大哥一家的话,他爹不是连扯炕的炉灶都盘上了么,就是一时半会儿轮不上,也比其他人都站不直、只能进去猫觉的地窖也强出不少。

邱玉玲给淘换回许多的报纸,这次来的时候带的着实不少,黄朵儿把炕圈三面糊了起来。炕还没铺,等着公公他们盘完扯炕的炉子再说。

完了又把锅碗瓢盆那些个都拾掇出来,放在邱大山提前掏好的碗柜里。

她男人是细心人,提前编好了柳条篾子,三面卡进去,就像嵌了个竹筐子,碗盆放进去,好看还不落泥土。

他们其实只带了一个瓦罐锅,两个洋瓷盆,还有一大一小两个木盆。

本来只打算带一个洋瓷盆儿的,还是婆婆和小姑子劝着多拿了一个,叫一个洗脸,一个和面用。

小木盆是洗脚的,大的是洗衣裳、或给仨娃娃洗身上啥的用的。

炒锅还没得,她男人说等顺当了,有安家费的,里头有张铁锅券能用。

邱建设这头把灶头盘好,又带着兄弟俩出去砍了几捆红柳条,捡了好几筐砖石疙瘩,把地窝子顶外的一圈做了标记,生怕谁半夜啥的乱走,踏到上头去。

忙活到第四日,其实已经没啥他们能搭手的活计了,柴也捡了,是灶也起了,就那么大点儿的地儿,再多的帮衬也有心无力。

爷俩便在第五日一大早,赶上驴车回邱庄了。

他们回去,邱建设留守,又换成李青梅和邱玉玲两人出发了,邱大树骑着自行车带路。

三个小豆子裹成肉圆子,在架子车上,一刻都不得闲,一会儿想站起来,一会儿想卧下去,好容易动弹累了,又饿了,吃饱了还犯困呢

这天寒地冻的,睡着不得冻坏喽。

几人吓的还不敢叫娃娃们睡着,只好又瞄上了三叔的自行车。

自行车可不是那么好坐的,被拒绝了他们就不乐意了,撇着嘴干嚎。

“娘,还难受不?”邱玉玲看邱母一脑门子的虚汗,促狭的问。

李青梅没好气的翻了一眼,“又难受,又想快快的交代给他们的爹娘去,磨的人够够的。”

娃娃么,不就是放跟前烦,离远了想么。

看几个娃娃实在是困到不行。这驴车也走了大半天了,母女俩叫停了驴车。

把卷好的被褥散开,三只小的埋进去除了鼻子和眼外,什么都盖的严实的,这才一个盯着,一个放心的赶车。

正好娃娃们睡了,不怕他们在架子车上蹦跶着摔了,车速也提起来了。

早晨六点出的门,下午四点多了才到的地方。

李青梅抿着嘴,和她老汉一个感受,比邱庄还苦。

但她什么都没说,把娃娃们安然的交到儿他们爸妈手里,自己和小儿子一趟趟的把捎来的东西搬进窝棚里去。

邱玉玲没急着进去,而是走走转转,观摩了下一个个的“小坟包”,规模之大,且惊且叹。

这会子过年的人基本陆续都回来了,知道邱大山家过来了,他相熟的工友也有几个上门看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