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莹给学生们讲的是她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被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的经历。
这部电影年后刚刚上映,引发了不小的观影热潮,给金莹带来了巨大的名声,因此她在学生中的人气也非常旺。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朝阳家的院子里满是人声,可这种人声却并不嘈杂。
仔细分辨,那些声音所讲述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文学、艺术、哲学这一类命题的,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被跟随着讲述者的视角经历上一场思想和心灵上的洗礼。
李拓和郑万龙、钟阿诚等几人聚在一起,看着这样的场面,脸上满是得意与欣慰。
“看来咱们采用这种形式是对的,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有冠冕堂皇的程序和说词,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意义的。”
几人正聊着天的时候,院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李拓以为是又来客人了,结果到院门口一看,是个三十多岁的圆脸中年,面相陌生,李拓也是第一次见。
“您找哪位?”
圆脸中年一下子就认出了李拓,热情的握住了他的手,“您是李拓同志吧?”
李拓有些意外,“是我。”
“我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杨浪,听说今天你们这里举办文化沙龙,我想过来了解了解情况。”
听着杨浪的话,李拓更加意外了。
文化沙龙举办好几年了,不是没有媒体对沙龙感兴趣,但基本还是以文学杂志为主,偶尔有那些一两家报纸想要来采访采访,也都被林朝阳谢绝了,原因自然是不想太过高调。
李拓礼貌的笑着说道:“实在不好意思,我们这个沙龙是私人性质的活动,不便接受采访。”
杨浪没想到李拓如此干脆的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还想再争取一下,李拓见状便将他拉到门外,好言安抚了一番,才将他打发走。
等李拓回来之后,郑万龙问他是什么情况,李拓便把杨浪的身份和请求讲了一下。
“之前我想请《文艺报》的人来着,朝阳说《文艺报》的官方属性太重了,还是别请了,这位杨记者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消息,自己跑上了门。”
“咱们这回动静闹的不小,有记者找上来也不奇怪。可惜朝阳就是太低调了,其实我觉得给咱们沙龙宣扬宣扬名声也挺好。”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你不知道,前两天授奖大会的时候老章找到朝阳了……”
李拓又将章光年的事讲了出来,郑万龙顿时皱起眉头来。
“难怪朝阳不想让咱们找燕京文协,你瞧这事,这个尺度可真不好把握啊!”
“是啊,我现在感觉这文化沙龙都快成唐僧肉了!”
李拓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既有烦恼,也有几分自得。
从一开始举办文化沙龙,李拓就深度参与,如今这个原本只是私人举办的文学活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在中国文学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这件事一直让他很有成就感。
在两人闲聊的功夫,时间慢慢来到中午,短暂的交流与即将划上句号,当李拓再一次站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众多学生们不禁满脸遗憾。
今天的这场交流会带给大家的不仅是耳目一新的交流,更是用金钱和努力换不来的知识与经验。
相比之下,他们以前在学校参加的名人演讲和座谈会实在是了无新意,而且充满了形式主义。
学生们依依不舍,今天参加交流的作家们同样感到意犹未尽。
今天的交流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所带来的全新感受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在近距离的接触下,这些作家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这群天之骄子对他们的喜爱与推崇,这样的感觉让人很难拒绝。
在交流活动将要结束之际,李拓发现学生们眼巴巴的看着正房的方向,他立刻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
可惜的是林朝阳一早就躲了出去,他说今天是学生们和获奖作家们的交流活动,他要是在这里,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听着李拓说完情况,不少学生发出一声遗憾的叹息。
等他站在院门口目送着这些学生离开,琢磨琢磨就有些不是滋味。
他跟郑万龙说:“朝阳不在,不是还有我们吗?”
郑万龙眼神怪异的看着他,“人家是要看文学偶像,不是文学交际花。”
“你大爷!”
到了下午,讨论会仍旧是上午的形式,只是来的嘉宾们换了一波人,从燕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变成了诸多评论家和文学杂志的骨干力量。
阵容之强大,几乎可以抵得上中国文学期刊界的半壁江山。
《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燕京文学》《新港》……每一份杂志都是国内文学界响当当的存在,来的人里也基本都是杂志的主编、副主编。
要说大家为什么这么给面子,李拓很想往自己脸上贴个金,可惜现实情况不允许。
王濛代表《人民文学》来参加活动,进门的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朝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