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厂的效益好,工作效率高,她们不用加班加点,拿到手的工资都比老厂的工人高三分之一。
再就是福利待遇,老厂逢年过年发洗衣粉肥皂,发粮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能发上一张电影票那就算是好的了。
新厂也不搞这些虚的,直接就多发两百块钱一个人的现金。
第一次发的时候,工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可是两百块钱啊,不是二十块。
再之后,一遇上逢年过节都在发钱,所有人对节目也有了期盼。
你敢信,六一儿童节也发钱,让家长给孩子们买礼物。重阳节发钱,让带父母出去吃一顿好的……在新厂上班的职工觉得,厂里不仅把你当成人看,更是把你的家人当亲人看待。
在这样的厂里上班,能不身心愉悦吗?
在这样的厂里上班,谁敢不好好干?
新厂里除了正常到年龄退休的工人外,没有一个是辞职走人的。
相反,大家都盯着新岗位呢,要是有萝卜坑出现了恨不能将家人给安置进来。
老厂的工人和新厂的工人一比较,瞬间就不香了。
她们后悔当初怎么就不是一二车间的人呢?
更有甚者,明明是一二车间的人,在得知厂子要被卖掉的消息后想方设法的钻营,花了大量的钱或财产走后门调到了三四车间去,避免了当时的被下岗。
结果现实却是“啪啪”的打脸,留在新厂的工人吃香喝辣的,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转到老厂去的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直到这次直接被下岗。
“人就是这样,一辈子都面临着选择,选择对了就成功了一半,选择不对就努力白费。”
杜红英就想自己这辈子也选择对了,为了避免上辈子的噩梦出现,高志远来求娶的时候直接就点头答应了。
这一辈子,她算是幸运的那一个。
“是啊,现在这些下岗工人也是面临着选择。 ”
这么多年,兰英也算是看透了,有些人能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还真给闯出一条路来;有些人安于现状,然后却是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政府这边也在办再就业培训班,但是她们兴致不高,一问就说:我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学什么?再说了,学也学不会啊。”
“拒绝改变是她们最大的毛病。”
“可不。”兰英想起了那个保洁大姐:“她到了岁数退休了,然后就和我闲聊,说想自己退休后回去再找一份扫大街的工作来做,我当时觉得扫大街太辛苦了,我就提醒她要不选择做家政吧。”
“那大姐听我吩咐后就觉得很对,然后就去学做家政了,上个月,她还开了家政公司。”
“家政公司?”
“是呢,她组织了一帮退休的大姐,身体好还想再挣点钱,就给她们培训,直接干家政了。”
“那她是真正的思想转变快。”
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干啊?
要知道在国营企业工作过的人都有一个心理优越感,觉得自己是端铁饭碗的人 ,
家政行业说直白点就是伺候人的,她们放不下那个身段。
“是,很多人都放不下身段,比如在街边摆个小摊,卖个盒饭这些都是可以谋生的,但是,她们就是不敢去干,怕遇上熟人丢脸。”兰英道:“胖大姐开家政公司,最先招的工人就是她自己的 亲妹妹,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才干的,主要是家里两口子都下岗了,上有老下有小,没有一个经济来源不行。”
“后来发现,干家政还挺好的,成本低来钱快。”
胖大姐特别感谢兰英给她提供信息。
“她说去家政公司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开家政公司不难啊,也花不了多少本钱,就是办证稍微麻烦一点”兰英笑道:“当时她爱人怕她失败,也是劝来着,结果胖大姐说怕啥,失败了大不了就是多了几个水桶风张抹布,更何况,这些也都可以用。”
杜红英一想到那画面就好笑,不得不说,人胖大姐就是想得通,心宽体胖是有原因的。
“理发店,家政公司,还有人开了餐馆,开了服装店,裁缝店等等。”兰英感慨道:“他们有成功也有夫败,但总的来说,生活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都是越变越好。”
“是啊,下岗并不可怕,暂时的失业就让自己停下来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选准了目标就往前冲,肯定能成功。 ”
兰英说自己刚写了一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报道,想找报社发表。
“可以啊,找小岚就行了。”杜红英连忙将赵月岚的通信地址念给了兰英听。
原来说了这么多,舅妈就是为这事儿做铺垫啊。
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爱。
“我这个舅妈还真是与众不同啊。”
挂了电话兰英嘴角上扬,别人家老太太退休后颐养天年,兰英则不一样,为了纺织厂硬生生的回来接下了一二车间的重担,现在还在操心着下岗工人的路子,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闲不住的还有周贵芳。
这不,兰英电话一挂,周贵芳就打进来了。
“舅妈?”
“我是二姨。”
“二姨好,我刚和舅妈通电话来着,我以为她还没说完。”
“噢,你那个舅妈大忙人噢,忙得很,说话两三句就要挂电话,别怕我们同住一个城市 同住个 区,一晃都有两个月没见过面了。”
想当初二老在家在,她们每周都要见两三次面。
二老走了,家也没了,兄弟姐妹想要见一面都这么难了。
杜红英能说啥,只能顺着她说是啊。
“对了,红英,我给你说个事儿,你看这事能不成干?”
“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