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知道试用期和转正后差别可大了去了,一旦转正,享受到的是正式员工的丰厚福利,厂子里也不能随便开人了,那才是真正的铁饭碗,至于试用期的,随时可能被踢回家。
家里五个孩子,除了老三是女孩外,其他四个都是男孩,最大的已经18了,最小的也已经13,都是上学的年纪,每一年家里花费加上几个孩子的学费,原主的工资总是不够用。
这不,一大早的,还没到正常起的时间点呢,原主就愁的睡不着觉了。
正值酷暑的八月,原主的大儿子7月刚刚毕业,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原主那叫一个愁啊。
除了愁家里的生计开销外,还有一件糟心事。
大学招生前两年就停了,只有极少数家里成分好又有人脉资源的才可以被推荐去上大学,原主家里没有这能耐。
上大学不敢想,找工作同样困难。
城里工人的岗位是有数的,这年头国营厂子又少,随着这几年的初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城里的无业青年也越来越多,这一个月小小的县城里都发生了好几起斗殴事件,更别提其他大城市。
由此,前几年自愿报名的知青下乡也慢慢演变成了动员知青下乡,但凡知道谁家里有了待业的孩子,知青办的人事隔三差五就上门做工作。
昨天,知青办的人来原主家里下了最后通牒,原主的大儿子必须下乡。
要说不下乡办法也是有的,要么原主大儿子自己找一个厂子工作,要么就来顶原主的岗位。
原主那一世,原主到底挨不过大儿子的苦苦哀求,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了大儿子。
自此,家里一家人都成了靠大儿子工资活的“累赘”,原主大儿子不仅没有一点感激,反而嫌弃起一大家子靠自己养活的废人。
原主无奈,只得夜以继日的接了零散的活儿做,补贴家用和其他几个孩子。
————-
就是这样原主也没讨到好处,因为第二年,原主的二儿子也从高中毕业了。
这回没有岗位再给他顶了,二儿子只得下乡,只是到底怨上了偏心老大的原主,面对原主的时候动辄埋怨,在乡下还一直来信要这要那的,原主心疼儿子在乡下受苦,从牙缝里省出吃的给二儿子寄过去。
同年,三女儿初中毕业,因为老大媳妇不愿意再供着妹妹上学,妹妹没能再上高中,三闺女是一个机灵的,早早找了一个愿意供自己上高中的男青年嫁了,就此离开了这个家。
因为埋怨母亲重男轻女,责怪大哥心狠,三闺女几乎再也没有回来这个家。
下面最小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是上到初中毕业就没念了,好在两个孩子机灵,老四找了一个招上门女婿的顶了岳父的缺,老五从原主那抠了点钱走门路找到了一个锅炉工的岗位,只是留在了城里却是辛苦不已。
对比家里大哥轻松自在的日子,下面四个小的日子可谓辛苦。与此同时,他们也没少指责原主,可他们却没有看见原主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忙里忙外的——给大儿子做饭带孩子,给二儿子攒吃食,偷偷去见三闺女和四儿子,私下里接济五儿子,一个当妈的面对五个子女,偏偏活出了面对祖宗的模样。
看到这里,冉佳仪本来整个躺在床上的身体都气的坐了起来,气呼呼的样子活像经历这些事情的是她自己一般。
作为外人,冉佳仪真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原主作为五个孩子的妈,天然占据着优势,不说去欺压孩子,就说让几个孩子养老总是应该的,可原主老了几个孩子都不愿意的时候,原主宁愿自己出去捡破烂卖钱也不要求子女赡养。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是母爱的伟大,可在冉佳仪看来,这简直就是懦弱可欺。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生物。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除了血缘亲情的牵绊外,还有一种你养我老、我养你小的责任和权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存活于世最基本的操守,若是连赡养抚养自己长大的老人都做不到,那谈何为人。
原主不过能力有限,没有办法给几个孩子上学以及工作的条件,原主的几个孩子就埋怨甚恨上了原主,本身就代表了这几个孩子道德观念有问题。
懂事的孩子不说主动帮忙减少原主的负担,至少不会在给原主施压,可原主这几个子女倒好,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全怪到了原主这个做母亲的头上。
这会儿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原主一个人努力让几个孩子都上了初中甚至高中,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她还是坚持下来。
原主的几个孩子坐享其成、贪得无厌更加可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