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冉佳怡瞄了一眼木盆里的衣服和乱糟糟的院子,依旧淡淡:“我昨天洗衣服见红,不敢再洗,就放在那了。”
这话自然是假的,可见红是真的,就在冉佳怡穿来前,原主已经见红了两次,要是再来,孩子就真保不住了。
崔大有听了也有些慌,他是个真的大善人,原主自然也是他眼里的人,关切道:“那怎么办,你别洗了,待会我来。”
冉佳怡听了这话对他大为改观,她只以为这男人就是个极品,可没想到他竟然愿意洗衣服。
-----
现代尚有一堆大男子主义认为洗衣做饭是女子该做的事,古代就更夸张了,会洗衣做饭的几乎没有,崔大有这样绝对是异类了。
冉佳怡仔细回忆了下原主的记忆,这才找到了答案。
一个人的性子是从小到大的经历一点点形成的,崔大有如今的性子自然也是。
崔大有所在的村子叫崔家村,村子里大部分都是崔家本家。
崔大有一开始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三口生活的幸福美满,可意外发生在他七岁的时候。
那一年崔大有的父亲在冬天意外失足摔了一觉,脑袋磕到石头上当场去世,没多久,崔大有的娘也跟着一根绳子吊死在了家里,死前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将儿子托付给了村里人。
都是本家,崔家的孩子他们也没有太抗拒,主要崔家自己就有七八亩地,这些地,足够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嚼用了。
但七岁的小孩子是不会种地的,于是有崔家的族老安排,八亩地被分给了四户人家租中,而他们需要付出的就是将这个孩子好好养大。
因此,崔大有虽然幼年失去了父母,可还是不缺吃不缺喝的长大了。
原主嫁进来后,了解的多了,也就知道,崔大有小时候在村子里,受过不少村人的恩惠,或者说,他的生活都是被村人承包的。
衣服是村里的婶子帮忙裁的,饭菜是去那四户人家吃的,知道他长大了,可以自己下地、洗衣做饭,这样的日子才算结束。
可以说,村里人对崔大有大恩,不然一个七岁的孩子,病了死了还是很容易的。
这之后,就是崔大有报恩的时候了,这家娶媳妇缺银子,没关系,崔大有借,那家孩子多吃不饱饭,没关系,崔大有家有粮食,那户人家里没有劳力下地干活,没关系,崔大有有的是一身力气。
如果没有原主的出现,这会是一个十分感动人的故事,村里百家养孤儿,孤儿长大回馈乡里。
可惜的是,原主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崔大有长大了也是要娶妻生子的,还是在村子婶子的操持下,崔大有娶了原主进门,小夫妻成婚,如果没有异常意外两人也能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
但,崔大有本身就是最大的意外。
不拘是报恩,还是天生性子如此,崔大有的性子就跟一般人不一样。
正常人只会想法设法往自家捞好处,但崔大有不一样,他是想法设法将自家东西往外送,对象并不局限村里人,就是路边随便遇见什么需要帮助的人、甚至乞丐,他都会伸手帮一把。
这样的人,说好人自然是好人,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原主嫁进来后的遭遇说明了一切,这个男人只会将妻子孩子乃至自己都放在需要帮助的人后面,先人后己,着实伟大,可却苦了原主和她的孩子。
善良不是不对,帮助人更不是错误,可天底下可怜的人那么多,崔大有也不是神仙,怎么帮助的过来。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崔大有的境况跟“达”显然没多大关系的,如果说为报答村里人的恩情,在村人有困难时候伸手帮一把,原主也不是不同意,可但凡谁家缺了什么少了什么,崔大有就一定会拿自家东西去填补。
在冉佳怡看来,这不是报恩、不是善良,这是性子畸形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