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番薯能够在全国推广,便说明其他政治、经济的因素也有了变化。
比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地主也可能会大量投资作坊。
政策也是个重要因素,如果真的能严格控制隐田、税收优惠,不一定会有严重的土地兼并,地价也未必会涨太多。
但如果城镇建设、商业活动广泛开展,附近土地的价格也会上涨……
故而他们今日所言,只是一些可能性。
对此,陆知白亦深表赞同,他缓缓说道:
“今日咱们不过是做个推演,考考你们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但我觉着,也不能苛责某些人想问题不够周全,实乃平日里甚少有这方面的训练,亦未能获取充足的国事信息。”
“今日之事,倒让我有了个打算,欲办一本刊物!选取一些事,以供大家阅读参考。”
是时候创办一本内部刊物了。
没错,名字暂且就叫《参考消息》。
考完了试,学生们便返回栖霞,继续各司其职。
诸多学子皆受触动,学习愈发勤勉。
陆知白则留在家中,着手筹备第一期《参考消息》。
因无先例可循,故而大体上需他自己撰文。
实则这一份刊物与邸报有几分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邸报于明朝已然发展得颇为成熟,其主要内容有三:
其一为皇帝的政治性活动,以及有关皇室的新闻;
其二是大臣呈递给皇帝的建言章奏等朝政新闻;
其三则是某地爆发旱灾、水灾、民变,边境地区有敌国入侵等突发的政治性新闻。
整体而言,邸报的内容较为浅显,仅是新闻的简单罗列,散珠碎玉,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
且过于关注皇帝与政治,对经济等内容涉猎甚少。
再者,即便有邸报存在,亦不妨碍他另行创办《参考消息》。
舆论宣传自当广泛,仅靠一份邸报,怎能实现意识形态的目的?
而朱元璋虽限制生员议论朝政,却并未限制其他人。
皇家科学院里,学生皆较为年轻,其中亦无几个生员(秀才)。
即便如此,这份内部刊物究竟刊登何种内容,仍需审慎思量,切不可触及忌讳。
故而这第一期内容,陆知白并未选取时政要闻,用的皆是大明过往之事或历史典故,亦有自己的读书笔记。
还增添了一些科学知识,诸如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大致原理。
思来想去,又补上了在倭国的见闻。
末了再加一个律法板块,印了数页《大明律》。
一番东拼西凑,一本刊物便就此诞生。
至于多久发行一次,且看反馈再做定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