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却果断拍板道:
“能学多少便学多少,咱也不指望郑氏能永远昌盛下去。
他们从南宋延续至今,难道还不成功吗,强过多少朝代了!”
说罢,他闭上双眼,喟然长叹:
“咱这大明,还不知能延续多少年呢……”
陆知白微笑不语,并未迎合附和。
他心里明白,郑氏长久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配合上宗族血缘观念,真是绝佳。
然而陆知白盼着朱元璋能冷静些,莫要以为有了郑氏的范例,便可照搬成功之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郑氏因财产公有而凝聚不散,最终也会因这个制度逐渐败坏,而分崩离析……
毕竟,人的私心难以永远彻底压制。自私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朱元璋兀自思索了许久,突然抬起头,向陆知白和李文忠问道: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两人皆默默摇头。
朱元璋眯起眼睛,沉声道:“那你们给咱听好了。
今日所言之事,咱虽觉得有理,可咱手中的刀,永远不会入鞘!
总有些人时刻想着钻空子,必须让他们清楚,咱手里有刀,咱还没老,还挥得动刀!”
说着,朱元璋目光如电,看向朱标道:“标儿,你可明白?”
朱标拱手称是,说:“父皇放心,儿臣知晓,该严的时候,绝不能心慈手软。”
朱元璋轻抚长须,点了点头。
忽然又想起一事,对陆知白露出一抹略带幸灾乐祸的笑意,说:“明儿个记得来上朝~”
言罢,摆了摆手。
于是,陆知白和李文忠便退出殿去。
陆知白长舒一口气。
今日这场面可算是应付过去了,明日之事,明日再做打算。
李文忠则眉头紧锁,满脸忧虑之色。
明明身处阳光之下,他的脸色却有些晦暗。
陆知白悄然打量他片刻,上前两步,在他身旁轻声说道:
“表哥,可要留意身体,莫要熬夜太晚,也别久坐不动……”
李文忠微微点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担心。
他正欲开口说些什么,不远处传来一阵细碎急促的脚步声,一听便知是一队宫人陪着贵人来了。
两人转头望去,赶忙行礼道:“皇后娘娘金安!”
马皇后匆匆走来,见他们安然无恙地出来,圆润的脸上,顿时露出慈祥的笑容。
她上下打量两人,暗暗点头,寒暄几句后,便摆手说道:
“你们且忙去吧,我给陛下送些乌梅汤。”
两人行礼告退,马皇后也放慢脚步,向武英殿走去。
陆知白打算前往皇家幼儿园改为太学,李文忠则要出宫。
分别之时,李文忠迟疑片刻,突然问道:
“驸马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
陆知白思索片刻,说道:“商……《商君书》?”
又补充道:“还有《道德经》,还有些冷门的史书。”
李文忠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也真是个奇人。”
陆知白微微一笑,心中暗忖:骗你的~
有时候还会回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这可是华夏古代政治学的巅峰著作之一。
也会想起他爷爷写的一本,散发红色光芒的宝书……
陆知白忽然有些想他的毛爷爷了。
但如今这时代。
尽力而为吧……
……
武英殿。
马皇后带领宫人,端着乌梅汤进来。
朱元璋起身相迎,一眼看破,笑道:
“妹子,你这消息还怪灵通~怕咱吃了他们不成?”
马皇后笑了一笑,不徐不疾的说:
“今儿天热,皇上政务繁忙,臣妾心忧,送些汤来解暑提神。皇上说的是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