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大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三奇是退伍兵。
在几年前那场大战中受伤,左脸上留下一块疤痕,而且因为伤到了面部神经,所以他的脸颊,在受到刺激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不住抽搐,和他不熟悉的人,会感到非常恐怖。
但实际上,李三奇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部队几年兵当下来,也很讲规矩。
因为他是农村兵,退伍之后并没有安排工作,拿着不多的退伍安置费,回到了老家,静江久安下边的一个县。
两年前,和几个同大队的年轻人一起,到江口来闯荡。
农村的生活太苦,李三奇想要到江口来碰碰运气。
听说江口的市长,是原先的楚州地委第一书记刘楚安,虽然和他李三奇没有一毛钱关系,八竿子打不着,但好歹也算是老乡,莫名让人觉得心安,感觉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也不是没有家乡人“关照”。
大家都说江口在搞改革开放,遍地都是钱,弯腰就能捡到。
嗯,那个年代的农村,有很多有意思的观念,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是一个非常具象化的东西。曾经有不少地方传闻“共产主义”到了附近某个镇,大家敲锣打鼓去迎接。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私人养猪养鸡养牛,大家觉得这只是政策的改变,还谈不上是“改革开放”。
毕竟“改革开放”是那么的高大上,肯定得有一些特别的与众不同。
等大伙儿到了江口之后,发现传闻属实,也不属实。
为什么这么讲呢?
江口确实遍地都是钱,但你得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捡到”。
李三奇和同大队的小伙伴们文化程度都不高,在江口找不到太轻松的活计,只能在工地上干。不过这对于自幼吃苦耐劳的李三奇而言,都不叫事。
农村伢子,还能怕辛苦?
只要给的工钱足够,再苦再累都干。
尤其是李三奇,他很需要钱。
他在家里是老大,下边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身体还不好,不能干重活。家庭的重担,都压在父亲和李三奇身上。
李三奇的弟弟李六安和小妹妹李丁香学习成绩不错。
但家庭条件那么差,是供不起两个学生的。
父亲的意思,是全力以赴供李六安上学,要是能考上中专,那可就是城里人了,妥妥的跳出农门,光宗耀祖。至于李丁香,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家里条件好,当然要供她上学,可条件不好,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让她辍学。
李三奇坚决不同意。
他特别喜欢小妹妹,是他抱着长大的。
所以李三奇在江口干活特别卖力,赚到的每一分钱,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全都给家里寄回去。两年来,李三奇只添置了一次新衣服,两套换洗的旧军装,早已洗得发白。唯一添置的那套新衣服,还是因为在工地干活需要,买的“工装”,也就是劳动布服装,倒是有点像牛仔服。
家里传回的消息,让李三奇非常安心。
李六安和李丁香都在上学,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尤其是李丁香,考了联校初三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都说她只要坚持认真学习,考一个大专应该是很有把握的。
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考上本科大学。
那可真就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了。
李三奇也因为踏实肯干,又是退伍军人,得到工地老板的看重,让他担任小工头,工钱比普通工人要高一点。
一切都很好。
但网络小说写过: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就要发生意外了。
这句话用在李三奇身上,竟然出奇的灵验。
就在四个月前,李三奇按照老板的指令,去买一批劳保用品。途中在经过一个饭店的时候,突然发生一个紧急情况,从饭店三楼掉下来一扇玻璃窗,而楼下,正好有一个几岁的小男孩在玩耍,完全没有意识到风险,李三奇几乎想都没想,条件反射式的猛冲上前,把小男孩一把推开,自己则闪避不及,被玻璃窗重重砸中右腿,当场软瘫在地。
而被他推开的小男孩,无巧不巧的,脑袋磕在马路牙子上,额头上撕开一道口子。
随后两人都被送到医院治疗。
小男孩情况不算严重,缝了一针,过几天就好了。
李三奇的伤势就要严重得多。
那扇玻璃窗,是老式的铁框玻璃窗,非常沉重。
江口是海滨城市,每年都会刮台风。
这种老式铁框玻璃窗的合页很容易松动,每次台风季,都会出现那种高空坠物的情况。
李三奇被玻璃窗砸中右腿,导致骨折,更严重的是,还伤到了脚筋。
在医院足足住了三个月,骨折是勉强愈合了,但脚筋受损,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医生告诉他,他这个情况,如果去省里的大医院治疗,或许有希望痊愈。不过医疗费用很昂贵。
否则的话,今后就会落下残疾,慢慢走路问题不大,但跑步什么的是不用想了,更加不可能干得了重活。
这个消息,对李三奇而言,简直如同晴天霹雳。
他就是个工地干活的小工啊。
也只会这么一个技能。
现在干不了重活,以后不要说赚钱养家,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他还年轻,甚至都没有结婚成家。
在战场上伤到脸颊,本来就“面目狰狞”,人见人怕。现在又“断了”腿,那以后怎么生活?
至于去省里大医院治疗,这个选项不在李三奇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根本不可能出得起那笔医疗费。
就他在本地医院治疗的这几个月,医疗费和生活费都是各方凑的。
工地老板出了一部分,工友们凑了一点,还有两名同样在江口干活的战友,也凑了一点。另外就是家里到处借钱。
因为这个,李丁香只能辍学,甚至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李六安,也主动提出来不上学了,到江口来打工,一边赚钱养家一边照顾大哥。
被李三奇严词拒绝。
小妹辍学,已经让他心如刀绞,弟弟再辍学,他们家的希望就一点都没有了。
以后世世代代都是农民!
这是李三奇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弟弟必须考大学,这是他心里最后的底线。
为此,一贯厚道讲义气的李三奇,不得不拉下脸皮,去找饭店老板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