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五十三章 送信人【1 / 1】

只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月里的天气,一到黄昏就冷凉侵肌,须得穿夹衣了。

董府占了整条三槐街,虽说不及先前那般权势熏天,可余威总还剩三分。威严的兽头大门紧闭着,西角门开了一半。

两个守门的家丁歇倚在门前闲聊。

“这两日越发的凉了,太阳一落山这西风就刮得紧。贴着脖子根儿吹,叫人觉得后脑发紧。”

“咱们可都不年轻了,得当心些,你怎么还穿单的?”

“还不是我那败家的婆娘,前几日她娘家的穷亲戚上门来打抽丰,她可倒好,翻着我的旧夹袄就送了人了。”

“皇上还有三门穷亲戚呢。谁还没个为难着窄的时候,给了就给了。”

“说得倒轻巧,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往年咱们在这里,光是来拜访的客人随手给的赏钱都够养活几家子了。

还有各处送来的东西,哪次咱们不能分给一星半点?可如今哪还有多少油水?

只有前天得了那么两篓子蜜橘,还有几盒子阿胶,算是不空手。”

“说的也是啊!如今真是不比从前。当初咱们这差事最是肥缺,如今就好像是那鱼被从河里钓起来一样,干张着嘴连个屁也吃不到。”

以前董府门前总是车马盈门,前来拜访的人不计其数,门房接的拜贴每天就有上百份。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人想要见到董家的主子,就少不得要给这些看门狗喂点儿好吃的甜甜嘴。

门房多吃多占都已经习惯了,如今没什么油水可捞,当然有怨气。

“所以我说这日子得节省着过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可这婆娘是大方惯了,先前有时还罢了,如今却要打肿脸充胖子。”

正说着,就见有两个人走了过来。没有牵马,每人背上都背着个包袱。

“瞧着像是远处来的,不过连马也没有,怕也是两个穷光。”

“倒也未必,这么晚来想必有要紧事,说不定不想被人瞧见呢。”

这两个人走到跟前来,拱手笑道:“二位爷,劳烦进去通禀一声。我们是从大少爷处来的,带了家信。”

两个门房一听,便知道没有油水可捞了。

这两个人是给董罡捎信的,是董家自己的事。

董司承今日不在家,门房便把这两个人领到了王氏那边。

“罡儿来信了?”王氏听了很高兴,她心中惦念着儿子,日夜悬心。

“大爷一共写了两封信,这一封是交给夫人您的,还有一封是给太师的,要我们当面呈交。”那两个人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显然是日夜兼程。

王氏看完了儿子的信,董罡在信上说自己一切都好,只是天气冷了,请家里人给他多准备些冬天的衣裳并银子送过去。

他就算是被发配,也不会像平常的人那样挨打受骂做苦工。

在发配的地方也一样吃香喝辣,被人伺候着。

只是发配之地终究荒僻偏远,比不得京城繁华。

“你们辛苦了,这会儿太师正吃晚饭呢!你们便是去了一时也见不着。这样吧,我叫人给你们收拾一桌子晚饭,你们吃过了再去见太师也不迟。”王氏说。

“如此就多谢夫人了。”那两个人也的确是饿坏了。

在客室吃过了晚饭,由管家领着这两个人到了太师的房中。

董太师眼看着快要到八十岁了,却是耳不聋眼不花。

不过近两年来,身体还是大不如前了。

这两个人进来的时候,董太师正在洗脚。

一个梳着双丫髻的美貌小丫头跪在地上给他搓脚,旁边还有两个大丫头伺候着。

“罡儿的信在哪里?”董太师看了这两个人一眼问。

“在这里,请太师过目。”其中一个从包袱里取出一封信来双手递了上去。

董太师身边的一个大丫鬟过来接了去,将信皮打开,把里面折好的信纸拿出来递给董太师。

董太师慢慢打开,发现却只是白纸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但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抬起一双老眼看着那两个送信的人。

“太师,小人有要紧事禀告,不能写在纸上。”递信的那个人说。

“你们先都下去吧!”董太师依旧没有显出任何惊讶的神色,只是抬起手挥了挥。

那三个丫头便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太师!”在房门关上的一刹那,这两个人跪了下去,“我们有个天大的秘密要禀告。”

“你们是谁的人?”董太师看着他们冷冷地问。

“小人不敢欺瞒,我们二人其实是惠妃娘娘的人。”那两个人匍匐在地上不敢抬头。

惠妃已经畏罪自尽了,现在人们都不称她的名号,只称她为陈氏。

“陈家满门尽屠,你们既然是陈氏的人,为什么不隐姓埋名躲藏起来?”董太师问,“到底是什么秘密让你们甘于冒如此大的风险来找我?”

“惠妃娘娘……陈氏是冤枉的!我们不忍心她含冤于地下。更何况她让我们去查的事非同小可,这件事与太师您与董家与皇后娘娘都有莫大干系。”

他们当然也知道陈家已经获罪,陈氏也以自戕。

按理说他们算是漏网之鱼,很应该从此销声匿迹,隐身于江湖。

可是这样虽然能够保住性命,却只能偷偷摸摸地苟活。

像丧家之犬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他们知道的秘密卖个好价钱。所谓富贵险中求,以他们如今的处境,想要翻过身来必须得挺而走险才成。

“到底是什么事?你们且说来听听。果如你们所说,老朽我是绝不会亏待你们的。”董太师人老成精,他觉得这两个人说的不像是假话。

“是这么回事,那还是五月的时候,惠妃……哦,不,是陈氏,那时她与大公主在玉贞观打醮祈福。

是胡总管找到我们,说让我们去霜溪查一些事情……”那人急急说道。

“莫慌,坐下来喝口茶。”董太师语气温和,“你们这一路想必十分辛苦,又担惊受怕。到了这里只管放下心来,慢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