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产量【1 / 1】

吃货大联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识字,不懂得地方就画圈。不认识的字,那就自己创造,反正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实在不行,就画画做标记。

崇祯摆摆手,王承恩过去将来福那份皱皱巴巴,上面占满了污泥的账簿递了上去。崇祯看了几眼,登时就看不懂了。

他只好询问王承恩,王承恩再去传话来福。来福战战兢兢,将账簿内容一一解释。

如果说崇祯还担心朱兴明是说大话,那么眼前这个吓傻了的小太监,给他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说谎的。而且来福说的没错,他账簿上记载的浇水记录,正是去年山东大旱时期的降水量。

而身后的几个臣子早就炸开了锅,朱纯臣和几个同僚一直都在窃窃私语。这些臣子名下都有土地的,若是这些高产玉米普及开来的话,他们也一定要把自家的土地全部耕种上。

因为这玉米的产量,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重要的是,它的抗旱能力出奇。山东如此大旱,都没能使得这种玉米减产多少。

崇祯更是越看越惊,祖宗保佑,上天给我大明降下了如此神奇的作物:“兴明,此物从何而来?”

这些种子哪里来的,懿安皇后张嫣也这么问过自己。

朱兴明早已对说谎习以为常:“去年,儿臣斗胆私自出宫。这个,在醉仙楼与他人对饮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南洋商人,是、是那个商人送给儿臣的。”

“哦,居然还有这等高人,此人姓甚名谁,朕要好好查查。”

“这个”朱兴明摇摇头:“这个儿臣便不知道了,只知道此人姓袁,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

崇祯略微有些失望:“可惜,若能见得此人,定让他多运几船玉米来。至少,先在京畿种植一下看看吧。”

朱纯臣上前施礼笑道:“启禀万岁,太子殿下机缘巧合得此神物,实乃我大明饥民之幸。没想到这南方的玉米,居然在北京城依旧如此茂盛,将来一定要将此物大力普及,让民间百姓耕种起来。”

“正是,臣附议。”

“成国公所言极是,臣也附议。”

“此物当为我灾民救命粮,臣有一议。请万岁爷下旨,将南方各地玉米种子,运抵京城以做试种。”朱纯臣突然又说道。

这个朱纯臣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可这句话却打动了朱兴明,朱兴明也跟着点点头:“是啊父皇,玉米在南方所在多有。不如,咱们运抵一些过来试种一下,说不定可以解决饥民粮食问题。有了粮食,那些流寇也就不足为惧了。”

闯贼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为什么能够迅速壮大,说白了就是饿的。走到哪儿吃到那儿,吃穷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也就沦为了饥民。然后他们就加入闯贼的部队,继续去祸害下一个地方。雪球越滚越大,最后难以收拾。

若是有了粮食,百姓们能吃饱。傻子才会跟着这群流寇作乱,这道理浅显易懂,可大明就是无钱无粮,那又能有什么办法。

朝中“嗯”了一声,有些不置可否。他不是不心动,可是从南方运抵粮食,也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花的还不是一笔小钱。

从南方运抵过来,一路之上得耗费多少钱粮,如今朝廷处处捉襟见肘,那里还有这个能力。

崇祯岔开话题,看着另一片花生地:“这又是何物。”

花生的价值相对于其它作物来说,就略小一些了,朱兴明又跟他介绍:“父皇,此物为花生,虽可食用,然更多用来榨油。花生可油炸做菜,亦可做点心辅料,最大的用途还是榨油。”

“产量若何?”现在种什么不重要,崇祯最关心的产量怎么样。

“这个,不多不多,六七百斤的样子总还是有的。”

这小太子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六七百斤还叫不多?就算是江南的稻米,一亩地最多也就这个数。

明朝时时期,小麦和水稻产量相比于现代并不很高。北方种小麦,产量大约亩产200-300斤,一年一季;南方种水稻,一年两季,亩产差不多500-600斤。

朱兴明这轻描淡写的六七百斤,足以使得众人惊掉下巴。可适才朱兴明说,这花生并不能作为主食,可用来榨油岂不是更值钱。

“这个,太子殿下,不知这花、花生用来榨油,出油率如何?”张至发大着胆子问道。

朱兴明想了想:“这个你可难住我了,不过好像是能有一半的产油量吧。可这榨油下来的豆饼,也是可以食用的。”

花生榨油下来的豆饼,现在都是用来饲喂家禽牲畜。可这种豆饼高热量高脂肪,是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营养价值颇高的。

这没有最雷,只有更雷,这位太子爷殿下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哪里是粮食作物,简直就是救世粮仓。

只要假以时日,单单是凭借玉米和花生这两种作物,就足以逆转整个大明的国运。

然而,他们仅仅是这样认为,那就太天真了。朱兴明还有一件杀手锏,他指着另一片绿油油的类似于菜地的庄稼道:“父皇,你们为何不问问此物如何。”

崇祯他们一来就看到了,这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类似于蔬菜的植物又能有什么用了。

崇祯忍不住有些嗤之以鼻:“不就是一些蔬菜么,有何稀奇。”

朱兴明微微一笑:“父皇,这些东西可不是蔬菜这么简单。此物名曰红薯,又叫地瓜、甜薯、番薯,浑身上下都是宝。块茎可食,叶子在灾年也可充饥,可谓浑身上下莫不能食。”

崇祯“哦”了一声:“原来如此,朕倒是第一次所见,此物倒是不错,产量又如何呢?”

“这个,红薯与玉米一样,南方久已种之。只是,父皇有所不知,此物产量可用逆天来形容。就这一亩地,大概有,儿臣想想、大概是有万斤吧。”

一万斤!!!

崇祯惊得浑身一震,朱纯臣几个官员竟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一万斤,红薯亩产一万斤!

这是朱兴明穿越前带的新品种,本来这种红薯技术就是高产所用,只是因为太过高产,口感略差了些而已。但是在大明朝,足以拯救万民了。

要知道,平常红薯亩产也就在四五千斤的样子。红薯亩产最高纪录是绵阳市,实地实收亩产达5015.84千克,突破万斤大关。如果想要提高红薯产量,必须是短藤蔓的品种和高水肥地块,结合矮壮素等控制地上部分生长。

朱兴明带来的这个新品种,确实能达万斤之巨。不过,这在崇祯皇帝等人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座粮山搬到了你眼前。

崇祯皇帝虽然不知道种地,却也对这些农作物的产量知道不少。寻常百姓种植作物,一亩地产两三百斤都是逆天了。甚至于,几十斤都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