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八十九章 动员【1 / 2】

来点猪头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贸的事情对于朱允熥来说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有太多值得关注、重视的理由。

现在短期看来,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商贸、是让大明的威望在周边番国更高。这是事实,这也是很多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来的事情。

可是在朱允熥看来,这只是短期的一些事情。长远的来看,这同样关系着大明的长远政策,这是关系着大明的国运。

甚至夸张一点的来说,这是关系着文明、观念的一些变化,这是一个由皇帝意志作为主导的改变,是从陆权、从农耕文明朝着海洋文明的探索。

这是大事不假,这是长远的政策不假,但是朱允熥也不能好高骛远,只是想着未来的事情。

做好眼前的事情同样重要,毕竟想要发展海洋文明,还需要有不俗的国力作为支撑,需要有着非常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严震直再次来到了武英殿,“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允熥笑着开口,“给严尚书看座。”

严震直有些感动,他这个工部尚书按照很多观点来看是六部尚书当中排名最末的。可是作为工部尚书,严震直几乎是最受皇帝信任、重视的。

历两代明君,这就是严震直的感触。而且两代帝王都对他恩遇有加,这也使得严震直越发诚惶诚恐,生怕自己辜负了皇帝的信任。

洪武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将严震直这个粮长一步步的提拔为工部尚书,这是很多所谓满腹经纶的大臣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现在的承康皇帝更是对严震直偏爱有加,很多事情都是交由他来做不说,赏赐、褒奖不断,任凭其他五部时常有些变动,工部尚书的人选始终没有动摇。

这已经不只是严震直的感触了,其他一些文武官员也都能够看得出来。

所谓的礼部尚书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但是任亨泰也好、陈迪也罢,该任用就任用,该罢免就罢免。

而吏部尚书茹瑺作为实权最大的尚书,看似也是皇帝的亲信,只是也没少被训诫等等。

但是严震直就不一样了,皇帝礼遇不断,很多涉及到大工程的事情,皇帝看似只信任严震直,会征求这位尚书的意见,这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待遇。

“陛下,臣不日就将动身赴杭州。”严震直严肃的禀报说道,“臣还望陛下恩准,许锦衣卫及五军都督府派大将同往。”

朱允熥看向严震直问道,“那你说说原因,要不然我很难答应。”

严震直更为严肃的说道,“陛下,此次疏浚运河工程实在太大,沿途官府动员的役夫、工匠等也不少。虽然有朝廷派遣官吏,只是臣尚且担心不够。”

朱允熥隐约明白了严震直的意思,“你是担心还有贪官污吏从中作梗?或者是有地方氏族等从中阻拦?”

严震直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陛下,臣确实有此担忧,所以这才恳求陛下开恩。”

似乎担心朱允熥不理解,严震直举例说道,“陛下可能不知,在民间百姓时常会因在耕种时期抢水而械斗。同村、不同村的,会因水渠的水先去谁的田地,或是水被截留等而斗起来。”

严震直这个举例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现阶段如此,以后也是如此。涉及到耕种,灌溉用水等等可是大事,一旦有些干旱等,抢水爆发争斗就屡见不鲜了。

现在如此,以后也会如此,这个道理朱允熥自然也是能够理解。

朱允熥就点头说道,“严尚书所言甚是,涉及到水源,这就是大事了。抢水会爆发争斗,现在疏浚运河,必然也会让有些良田变得缺了水源。”

这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既然是疏浚运河,看似是符合大众的利益等等。

可是实际情况下也有可能对现有的一些既得利益者造成损失,没有疏浚运河的时候,那些人的水田不缺少水。

但是疏浚了运河,说不定原先的水源流进了运河。原先的良田,品质就要下降了。

这对于一些人来说肯定是很大的损失了,他们未必会考虑到什么这样是造福大众,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陛下英明。”严震直就开口说道,“大运河虽说现在打断都是淤塞,不过所流经区域还是有不少良田。现在疏浚了,水系贯通不假,只是有些人必然不安。”

朱允熥就说道,“这事情我心里明白,回头让朱忠和曹国公去找你。”

这就是严震直能够享受到的待遇了,既然他是做实事的人,而且承担着这么大的工程,自然也就是需要给与足够的支持才行。

朱忠可是北镇抚司的实际最高领导,是当今天子手里的第一个实权派,这个特务头子的地位很高,再加上此前揭发太仓港案,风头隐隐有压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的趋势。

而曹国公李景隆就更加不用说了,这不只是勋贵,这也是外戚,是洪武皇帝和承康皇帝最为倚重的勋贵之一,很多的事情也都会安排这位特殊的勋贵来执行。

让这两人去帮忙安排人手,这显然就是特殊的待遇了,其他的大臣可难以有这般待遇。

虽然皇帝的礼遇和信任一如既往,不过这些显然也不足以让严震直失态,或者觉得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

因为他非常了解皇帝,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承康皇帝,这都是非常务实的人,这都是想要将一些事情给彻彻底底的办好才行。

现在不管是让朱忠安排人手,或者是让李景隆去安排一些部属等,这都是要为接下来的疏浚运河等工程做好准备,这也都是疏浚运河的必备工作。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北段那边有陈瑄,他本就是军中出身,我倒是不用担心太多。”

“陈大人能力出众,知兵暂且不说,也有疏浚运河、兴修水利的经验。”严震直笑着说道,“北段的疏浚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也只能是陈大人担此重任。”

严震直这么说也没什么问题,陈瑄军伍出身,随蓝玉在平建昌土司月鲁帖木儿叛乱时悍勇杀敌。

不过他也参与了对都江堰的维修,这也是大明少有的‘水利专家’,修建浮桥等工程对于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