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老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他正考虑将当前的研究成果推广至更广泛的领域,若因此被打上特定标签,这对他的未来计划无疑是一个阻碍。
“宋主任,这次的大飞机产业园与之前的麦道合作项目以及空客的ae100项目完全不同。”许宁冷静地分析道。
一方面,科工委是他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在丁志恒面前,他不会轻易划清界限;
另一方面,既然宋可建能被丁志恒特意带来见他,说明两人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至少是一致的。
所以,他决定以技术角度来阐述:
“无论是国产md90还是ae100,我们都是为了适应一个特定型号而被迫调整整个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路径;
成为外国体系的一部分,这使得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性。
例如,麦道要求改造新海的工厂和生产线,抹去了运10时代积累的技术遗产。
即便这两个项目能够实现,长远来看也是不利的。”
“但这一次,空客并没有指定我们要做什么。
根据协议,只要我们的零部件质量符合标准,他们就会同意使用在销往我国的飞机上。
这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并不会影响我们自身的航空产业发展,因此我没有理由反对。”
事实上,许宁一直秉持这样的信念:技术没有国界。
将国外的客机总装流程引入国内本身是件好事。
问题是有些人试图借机压制本土航空工业的发展。
无论如何,华夏的民用航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外国机型为主力,即使将来有了本国制造的客机,也不意味着必须完全依赖国产飞机。
使用单一机型确实有其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
当波音737 max发生飞行安全问题被迫停飞时,鹭岛航空这类全波音机队的公司就陷入了困境;
不得不紧急采购空客a320neo,并迅速培训相关技术人员。
这表明,拥有多种机型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
许多漂亮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选择购买对方生产的飞机型号,以平衡风险和利用不同供应商的优势。
而国内航空公司也可以考虑这样的策略,将部分利润投入到高端制造业中,比如参与飞机组装或为国外制造商提供子系统和零部件。
毕竟,与制造日常用品相比,航空业属于更高层次的技术领域。
在讨论到大飞机产业园选址时,丁志恒询问许宁的意见,希望了解他对产业园位置的看法。
考虑到沪飞与麦道合作遗留的问题,许宁认为应避免将产业园设在几个核心城市,以防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或不良企图。
面对宋可建进一步追问具体选址,许宁感到措手不及,因为他之前并未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技术上讲,选址并不关键,甚至放在通辽也行得通。
然而,在非技术层面,这一决策的影响深远,尤其对于正在起步阶段的航空产业来说,即使初期只能从事一些边缘业务,其重要性也不容小觑。
上世纪90年代,各类工厂如日化、纺织和电子厂都成了吸引外资的宠儿。
当时不少国有企业尽管还能勉强维持运营,却在这一波对外开放中被当作筹码出售。
而今,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大型飞机产业园区的构想。
这个项目能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带动多少经济增长,吸引多少专业人才,以及这些人才将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
虽然许宁心中没底,但他知道这数字肯定不小,大到他不愿轻易点出具体的城市名字。
毕竟,这样的决策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甚至也不全在丁志恒或宋可建的掌控之中。
然而,刚刚的对话已经暗示了他的意见可能会直接上报高层。
现在已不再是当年秘密研发两弹一星的时代了,即使许宁想学前辈们隐姓埋名也行不通。
他在学校外的所有成就都被记录在新舟60飞机项目之下。
起初,谁也没想到这款双引擎螺旋桨支线飞机会牵扯出这么多后续发展,所以包括许宁在内的几位核心成员都将新舟60作为他们工作的掩护。
这意味着迟早会有更多人了解到他的贡献。
“上达天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两位笑容满面的老前辈,许宁内心嘀咕:“这是组织对我的考验啊。”
对于刚才提出的难题,许宁最终回答说他还未考虑成熟。
这既是推辞之词,也是事实。前世的记忆里,天津确实有一条空中客车的总装线,但并未形成产业集群;
而在他重生之前,航空工业确实在规划一个新的大型飞机总装基地以支持国产c919客机项目,候选城市都是航空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
但除了这些经常去的城市,他对其他地方了解有限,因此需要更多时间思考最佳方案。
产业园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进速度。领导层也需要看到希望和信心。
如果连一个旨在提供配套服务的航空产业基地都难以建立,在面对更大规模的投资和更慢的市场反应时,他们可能会犹豫不决。
即使只考虑技术因素,这样的决策也满是挑战。
更何况,许宁从一开始就关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他个人或许更倾向于将产业园设在非沿海地区,以帮助那些相对落后的区域实现经济增长。
毕竟,对于已经发达的沿海省份来说,新增一个航空产业集群只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内陆地区,则是雪中送炭。
然而,历史的经验显示,将高端产业置于偏远地区可能适得其反,既不利于吸引人才,也可能拖累当地经济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
这使得选择变得复杂,尤其是对于像许宁这样曾经只做到项目负责人的工程师来说,做出决定并非易事。
技术出身的人往往擅长分析问题,却未必善于迅速拍板。
在明确的选择面前,决断力似乎无关紧要,但若想产生更大的影响,它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